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4(2 / 3)

現代教育體製下,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期的教育體製下,通常20%的孩子能很快適應學校教育;30%的孩子通過努力,通過家長老師的幫助,可以適應;而30%的孩子很難適應,但可以忍受;20%的孩子對學校教育無法適應,甚至很反抗。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而是因為他無法適應這種教育方式,加上家長沒有方法沒有耐心,或者覺得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全由學校負責了,而老師又顧不過來。作為家長,作為家庭教育,要成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幫助他化解不適應,但絕不能成為學校教育的隨從。

當孩子的一切都讓你不滿意的時候,你怎樣對待孩子呢?退伍兵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嗎?

拿破侖·希爾對繼母的愛

成功後的拿破侖·希爾說:“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繼母,是她用愛和正確的方法,改變了我的命運,給了我一切。”

拿破侖·希爾是個全球聞名的激勵大師,在他的成長過程中,究竟經曆了什麼,讓他成為世界第一的激勵大師呢?

其中的故事耐人尋味。

小時候的拿破侖·希爾是人們公認的壞孩子。生母去世後,唯一對他關心的人沒有了,他在父親和兄弟們以及鄉鄰們眼中的形象變得更為惡劣,年幼的拿破侖·希爾已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態勢了。

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把繼母娶進了家門。為他的屢屢犯事而傷透腦筋的父親,是這樣向新婚妻子介紹拿破侖·希爾的:“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已經讓我無可奈何。說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會拿石頭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壞事。未來你在這個家庭裏,所有眼淚的來源將來自於他。”

出乎拿破侖·希爾的意料,聽完父親介紹後,繼母竟然微笑著走到他麵前,兩手放在他的肩上,說:“真的嗎?這是最壞的孩子嗎?完全不是!他應該是最優秀的才對!”繼母略為停頓了一會兒,然後對父親說,“我覺得他恰恰是最聰明的一個,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如何把他的美好的特質更好地發揮出來!我更相信,在未來,我幸福的眼淚、自豪的眼淚、激動的眼淚也將來自於他。”

年幼的孩子雖然不諳世事,但畢竟能區分言語的好壞,拿破侖·希爾被激勵了!

一年以後,拿破侖·希爾就成了當地有名的少年寫手。20歲的時候,他已經被人們稱之為作家了。拿破侖·希爾整整奮鬥了20年,創造性地提出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成為全世界赫赫有名的激勵大師。

幸虧他有一位善良慈愛的繼母。繼母以足夠的耐心,一次次鼓勵孩子,並懂得透過孩子闖禍的現象,去了解觀察孩子表麵現象下真實的內心。

成功後的拿破侖·希爾說:“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繼母,是她用愛和正確的方法改變了我的命運,給了我一切。”

第一次讀到這則故事的時候,我把自己從頭到尾對照了一下,看自己作為一個母親的合格程度,我最多能得50分,囡還是我親生的,我鄭重地向囡道歉!

請允許我在此,向天下繼母敬禮!

繼母是拿破侖·希爾的激勵大師,若幹年後,拿破侖·希爾成為全世界無數人的激勵大師。

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大,誰也說不清。父母隻要知道,唯有激勵能讓潛能迸發。如果懂得這一點,使用這一點,對於教育孩子,足夠了。

如果孩子犯錯,你就笑著激勵他說:成功的人天天犯錯,不成功的人天天防止自己犯錯,但隻要一犯錯就是致命的錯。所以,犯錯不要緊,總結一下,讓自己往前跨一步,就好。

如果孩子成績不好,你就拍拍他激勵他說:是啊,我相信你是對自己這一個階段的學習態度不滿意。態度好一切都能好,態度不好,什麼都不會好。改變一下態度吧,你能的!

如果孩子在學校碰到一件不公平的事,你就跟他散散步,輕輕鬆鬆激勵他說:隻有學會應對不公平,才能學會生存。應對的不公平越多,人就越成熟。在不公平中做出成績,才值得驕傲。

如果孩子問你要不要做班級幹部,你就認真地激勵他說:媽媽希望你能一直努力做個好班幹,為更多的人服務。先成就別人,再成就自己。那麼你可以在自己的簡曆上寫——我從小學開始,就注重培養自己的管理能力,團結同學一起做事。

激勵孩子,從被動變為主動,持續地、不厭其煩地激勵,直到你的孩子真正地由被動變為主動。做母親的一定要知道:如果人生是被動的,事做成了也是犧牲;如果人生是主動的,事做不成也是幸福。

在中國,家庭教育幾乎空白,沒有模式。家長雖然有教育的意識,但沒有原則,或者非常朦朧,常常不能確信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到底做得對還是不對。有統計證明,家長麵對孩子的行為有90%都是錯誤的。

現在,至少有一個你知道是正確的,你是確認的,那就是激勵你的孩子。通過你的激勵,讓他走向愛,走向勇敢,走向積極向上,走向獨立,走向承擔。

不做毒蛇猛獸般的父母

“你說我媽媽啊,我媽媽是毒蛇!”孩子很調皮,邊說邊學著毒蛇的樣子,朝著記者吐吐舌頭。記者十分不解,連問三個孩子,孩子們都把媽媽形容成動物了,而且都是很嚇人的動物,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有一年的兒童節之前,電視台派記者到小學采訪,記者選擇課間休息的時間,在操場上,逮著一個正在玩的小朋友問:“明天是兒童節,你來說說你的媽媽,你媽媽什麼樣?跟我們來形容一下你的媽媽。”

“嗯,讓我想想,我媽媽她是老虎!”小男孩說完就跑了。

記者嚇一跳,再逮住一個孩子,問同樣的問題。

“我媽媽啊,獅子!”

再逮一個,再問。

“你說我媽媽啊,我媽媽是毒蛇!”孩子很調皮,邊說邊學著毒蛇的樣子,朝著記者吐吐舌頭。

記者十分不解,連問三個孩子,孩子們都把媽媽形容成動物了,而且都是很嚇人的動物,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記者把幾個孩子叫到一起,認認真真問他們:“為什麼把你們的媽媽說成老虎、獅子或毒蛇呢?”

孩子們這下七嘴八舌、爭先恐後地說:“你不知道我媽媽,她每次進我房間躡手躡腳,看我是不是在專心做作業。她這樣輕手輕腳,突然把人家嚇一跳,不是毒蛇嗎?”

“我媽媽進我房間,總把鞋子拎在手上,我一開始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才知道是為了不發出聲音,這樣以便發現我是不是在偷看小說。”

“我媽媽不好好講話,一跟我講話就大聲吼。整天瞪大眼睛,張牙舞爪的,一副要撲上來,吃人的樣子,不是獅子嗎!”

“我媽媽規定我,進爸爸媽媽房間必須敲門。可是,她自己進我房間從來不敲門,每次都被她嚇一跳。我被她嚇一跳的時候,她還說,那是因為我心裏有鬼。”

拿著這則報道跟很多家長談,媽媽們有的感覺很好笑,有的感覺震驚,有的聽了雙手一攤說“沒辦法”,有的無可奈何地歎口氣,有的是完全沒想到孩子這樣看自己。

家長認為,如果他們的聲音不提高到這種程度,孩子就不聽!結果孩子卻把他們評價為有暴力傾向的、像毒蛇猛獸一樣的爸爸和媽媽。

這一切都是因為家長講話不算數,久而久之造成的。比如,你跟孩子堅定有力地說一遍“吃飯了”就行了,不要再說第二遍,他不來,你們自顧自吃。你不斷地催他,他就認為,催不到高八度的聲音,還不用去做,媽媽一定會再催的。孩子還從中得出一個結論,做什麼,媽媽都會不斷提醒的,等提醒得她發急了我再做不遲,之前的提醒沒有多大實際意義。到最後,真來不及的話,媽媽還會幫我,何必一說就去做呢?你聽一聽,事情到底是他的還是家長的,你搞混了,孩子也搞混了,怪誰?

每一種機製下,孩子都有一個應對的方式。家長們,先檢查自己製訂的機製。

每次跟孩子們在一起,都要對他們一一采訪。

“請你說出你最討厭父母什麼行為?”

孩子們回答很踴躍。

“我討厭媽媽整天嘮叨!”

“我不喜歡爸爸經常喝醉!”

“他們說話不算數,答應我們的事都耍賴!”

“我媽媽從來不相信我,整天瞎猜我跟誰好,真沒勁。”

“我不喜歡媽媽整天拿我跟同事的小孩比。”

“我不喜歡他們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吵架!我看見他們就生氣,說我是小孩,他們才是小孩。”

“他們為了無聊的事吵架,還說不離婚是為了我!”

紀伯倫說:“孩子其實並不是你們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借你們而生,卻並非從你們而來,盡管他們與你們同在,卻並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但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靈魂。”

讓我們學習更懂自己的孩子吧!聽一首媽媽唱給孩子的歌《我想更懂你》。

孩子——

每次我想更懂你

我們卻更有距離

是不是都用錯言語,也用錯了表情

其實我想更懂你

不是為了抓緊你

我隻是怕你會忘記

有人永遠愛著你,愛你

媽媽——

請你聽聽我的真心話

你每天看著我長大

但你是否了解我內心矛盾的對話

你板著臉孔不屑地對著我看

我的視線沒有勇氣

隻好麵對冷冷的地板

這就是你,這就是我,我們之間的互動

何時開始慢慢加以冷藏加以冷凍

我好想逃,好想躲進一個洞

我需要真正了解我的人,為我解救

這就是我的內心請你仔細地看

我試過好多次的機會想要觸碰你的手

課本上說我們應是最好的朋友

但是顯然不是,我敘述我的故事

可不可能沒“代溝”

代溝的問題,困擾很多家長,代溝久了,孩子大了,根本看不起家長,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沒有高度。孩子在家長心目中不孝順、不尊重、不恭敬。如果孩子無法發自內心地行孝,而變成一種無可奈何的責任甚至負擔,需要孩子用意誌力來愛父母,天下孩子有多少能做到呢?不要考驗孩子了,家長主動走近孩子,為減小代溝,一起進步吧。

看一下,父母與子女的衣著差異很大的,一個像是“文化大革命”時代的人,一個是嬉皮士那樣的人,代溝,一眼就看得出來。

改革開放30年來,代溝加深,父母與孩子間出現代溝的時間提前,即孩子叛逆期的年齡明顯提前。原來是當孩子十三四歲開始有代溝,現在變成孩子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父母和孩子之間,代溝的現象和表現就出現了。

30年來,中國發展的主題是改革和開放,而很多父母並沒有改革,也沒有開放。

《弟子規》中說:“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你用家長的權勢去壓孩子,他心裏不舒服、不接受,甚至抗拒,暫時沒有表現出他的不滿,是畏懼你的權威。這樣的畏懼,在孩子長到小學三、四年級,最晚14歲的時候,爆發!

如何讓孩子安然度過叛逆期,隻有用智慧去縮小代溝。具體介紹幾個方法,請各位家長不懷疑、不爭辯、長期堅持去做——

第一,父母都要穿著時尚。不管在家裏,還是在外麵。

穿著時尚代表你願意嚐試新事物。孩子期盼一個端莊、時尚、有靈氣的、舉手投足受人尊敬的媽媽。總喜歡穿著睡衣往街上跑的人,受孩子鄙視。

可是也有例外,一位家長跟我說:“我喜歡隨意,我喜歡穿睡衣上街買個菜什麼的,我孩子不批評我,他有時候跟我一樣也穿著睡衣上街。”我咬著牙說:“那好吧,我不反對你們倆一起穿著睡衣奔向成功的人生。”

第二,永遠對孩子所有的觀點感興趣。不批判,隻引導。

回憶我們自己小的時候,有一個想法告訴父母,父母好像總是沒什麼興趣,總在忙他們自己的事。孩子有一個階段特別會問問題,問一些千奇百怪的問題,你抓耳撓腮,常常答不上來。

囡小時候,我帶著她去家後麵的幼兒園,走過幾間老舊的平房,囡指著屋簷說:“媽媽,你看,那裏有很多玻璃。”這是冬天,我一看,屋簷下結了長長的冰淩,她說這是玻璃。

我該馬上糾正她說:“胡說,這不是玻璃,這是冰!趕緊走!”還是:“是噢,真像玻璃,它到底是不是玻璃呢,玻璃會不會掛在這裏呢?來,媽媽拿一根給你。”

“媽媽,玻璃好冰啊。呀,它化了,變成水了。”

我說:“是嗎,抓在手裏就化了嗎?今天回家,你把手按在飯桌玻璃台板上,看看家裏的玻璃會不會化。”

從小到大,孩子會問很多問題:我怎麼生出來的?我長大了能不能跟媽媽結婚?為什麼會下雨?小狗為什麼不會說話?天為什麼會黑?媽媽為什麼要上班?月亮為什麼一會兒圓一會兒缺?一堆一堆棉花怎麼掛在天上?……那麼多為什麼,家長招架不住,招架不住要怎麼辦?這裏教你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

方法是,當孩子有那麼多的觀點,那麼多的想法,那麼多感興趣的事情,而你又解釋不清楚的時候,你就說:“孩子,問得好!你的想法真棒,你要探索的這個問題,媽媽跟你一樣,也不懂,爸爸也不懂,這樣吧,周末的時候,我們一起到書店去,我們去找書,查資料。你問的這個問題,書上一定有,《十萬個為什麼》上一定有。”

這裏最壞的做法,就是不懂裝懂,或者跟孩子說:“去去去,一邊去,自己想去。”人之所以進步難,非常簡單就是說“不懂”難,承認錯誤難。家庭必須建立承認錯誤的製度和道歉製度。

第三,學習到老,永遠不說“我不會”,隻說“我還沒學”。對一切事物表現出熱情。

中華大地上一道風景——父母送孩子去少年宮,去早教機構,自己坐在那裏,邊等孩子邊打牌,或看電視,或打毛衣。看書的,幾乎沒有。

了解一些你孩子正在學的專長的背景,比如,如果孩子在學舞蹈,你看書查查資料,了解舞蹈方麵的藝術家,如黃豆豆、楊麗萍他們的背景。孩子走出教室,你回家一路跟他講舞蹈的故事和舞蹈靈魂人物的故事,以此建立孩子的興趣並持續孩子的興趣。

有這三條,足夠用了。

代溝的問題,困擾很多家長,代溝久了,孩子大了,根本看不起家長,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沒有高度。孩子在家長心目中不孝順、不尊重、不恭敬。如果孩子無法發自內心地行孝,而變成一種無可奈何的責任甚至負擔,需要孩子用意誌力來愛父母,天下孩子有多少能做到呢?不要考驗孩子了,家長主動走近孩子,為減小代溝,一起進步吧!

這些話你說過嗎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有出息,你一定要懂得家裏最需要什麼文化氛圍。最需要的是家庭文化的提升,最需要的是把孩子當作平等的生命,最需要的是放下作為父母的權杖。

你的每個思想都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它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力量,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在起作用。並且,你常常說的語言統統都將變成現實——它更是一種力量,如果你敢不斷重複某些語言的話。

如果你看過《秘密》《吸引力法則》《細胞記憶》和《水知道答案》等書籍或電影,你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秘密》《吸引力法則》《細胞記憶》和《水知道答案》一直在教導我們,你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從思想開始。

選擇什麼樣的思想主宰你,由你自己選擇。

除非你用持續的思想召喚,否則不會有任何有趣的經驗進入你的生命,這聽起來很難讓人接受。不過,如果你選擇相信和照做,結果會很棒的。這意味著,不論你生命中曾經存在什麼現實,都可借由思想意識的更新來解除,也可以借由思想意識的變化來轉變,更可以借由建立新的思想意識來創造。

你要知道,並且相信,你的生命活成什麼樣,就掌握在你手上。不僅如此,因為你已經做了父親或母親,孩子的生命活成什麼樣子,也掌握在你的手裏。

“我隻要好的事物進入我的生命!”你說。

我知道你是這樣想的,不論你選擇去想什麼,生命經驗都將如實呈現。

現在你知道了。

請認真檢查一下,你在日常生活中到底選擇了一些什麼思想、什麼語言、什麼行動呢?那些都跟你所要的一致嗎?你現在要真正地做個清理和抉擇。打開腦袋、打開心靈,該丟的丟,該留的留。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統統拿出來,看一遍,曬一遍,洗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