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來以什麼模樣呈現,作為父母,你大權在握,具有掌控力。
所以,現在我來問你,你家的習慣用語是什麼?拿出筆和紙,把跟孩子的常用對話,記錄下來,一一對照。語言習慣是家庭的未來。語言習慣甚至可以從人的麵相上看出來,不好意思,也許說得太實在。有的人的麵相,尖酸刻薄,這是因為他經常說尖酸刻薄的話。
以下這些是最傷孩子的話,你們經常說嗎,還是比這更難聽?
1. 笨蛋,沒用的家夥!
2.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3. 煩死了,一邊去,自己去玩!
4. 我說不行就不行!
5. 不聽話,我就把你關在黑屋子裏!
6. 跟你爸一樣沒出息!
7. 我再也不管你,隨便你好了!
8. 你真行,居然做出這種事!
9. 又錯了,真笨!
10. 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將來就撿破爛吧!
11. 我怎麼會生你這樣的孩子!
12. 都是一樣的孩子,你怎麼就這麼差勁!
13.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有出息,你一定要懂得家裏最需要什麼文化氛圍。最需要的是家庭文化的提升,最需要的是把孩子當作平等的生命,最需要的是放下作為父母的權杖。
要不然,你所期盼的一切,將不會出現,你每天說的話,樣樣都將成真。
你說“為什麼這麼不聽話”,孩子就越來越不聽話了!你說“你怎麼這麼笨”,孩子真的就越來越笨了!你說“你怎麼這麼慢”,孩子就越來越慢了!你說“你怎麼這麼差勁”,孩子就越來越差勁了!你說“你怎麼總是沒精神”,孩子麵對你的時候就越來越沒精神了!
因為,你家裏、孩子身上、周遭發生的一切,包括你正在抱怨的事,都是你吸引來的。我知道乍看之下,這會是你討厭聽的話。你會馬上說:“我可沒去吸引車禍,我可沒讓孩子不聽話,我可不想這麼倒黴,我可沒去吸引刁蠻的客戶,我可沒想去吸引債務……”可是,我要坦白對你講:是的,這些就是你吸引來的。這正是最難懂的原理,然而當你願意接受這個難懂的原理,並把不希望發生的一切不放在嘴上時,你的生命就徹底改變了。
抽時間,看看《秘密》這部電影吧。我的建議,在熟練掌握《秘密》的原理之前,最好每個月看一遍!
從現在開始,你能不能口吐蓮花,對孩子說一些讓他心花怒放、回味無窮、餘音繞梁的話呢?當你的孩子長大了,一旦想起,心情一下子溫暖如春呢?比如下麵的這些——
1. 我愛你!
2. 你真棒。
3. 你真是太好了。
4. 孩子,幸虧有你!
5. 不要怕受欺負!
6. 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
7. 做得很好!
8. 幹得漂亮!
9. 媽媽渴了,幫媽媽倒杯水!
10. 媽媽累了,幫媽媽洗個蘋果!
11. 啊呀,真好,媽媽現在就享你的福了!
12. 作為你的父親,我很欣慰!
13. 作為你的媽媽,我很自豪!
14. 我欣賞你做的事!
15. 多麼聰明的點子啊!
16. 你真的長大了!
17. 繼續嚐試,你會成功的!
18. 你能做到!
19. 我就知道你能行!
20. 你會成為一個不同凡響的人!
21. 我對你充滿信心!
22. 隻要你嚐試,就能做任何事情!
23. 謝謝你做我的孩子!
24. 媽媽需要你的幫助!
25. 幫爸爸出出點子。
26. 不要擔心犯錯誤。
27. 你能改變世界!
28. 你真是個天才!
29. 沒關係,你又不是故意的。
30. 沒關係,我知道你盡力了。
31. 即使失敗了,我們一樣都愛你!
32. 中國需要你的智慧!
33. 你的出現,是讓我們家族變偉大的!
先花一點時間,一條一條,把它背誦出來。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先由父親和母親之間互相考試,包含使用這些語言時的眼神、表情、語音、語調一並列入考核。
如果你有更好的跟孩子互動的語言,請告訴我。如果沒有,請各位父親、母親,嚴格按照上麵的這些對你的孩子說,不要任意多加一個字或少說一個字。注意要吐字清晰,語調堅定,眼睛看著眼睛,長期堅持。最關鍵的是,當你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要堅持這樣說;當孩子出現狀況的時候,要堅持這樣說;當你對孩子全然失望的時候,仍然要堅持這樣說。
拜托了。
恭喜你,你已經開始了,開始了什麼呢?開始高品質陪伴你的孩子了。
到此,仰望天上的圓月,發自內心地輕輕祈禱——願天下父母皆得歡心,願天下兒女皆成棟梁!
家庭的暴力氛圍導致孩子的暴力傾向
那是你不知道,孩子是看表情讀能量的,孩子看你們拉長的臉就能知道,感覺家裏的氛圍就能知道。吵過架的家庭氣息與歡歡笑笑的家庭氣息是不一樣的。家長經曆了幾十年的世俗生活,感覺已經遲鈍混濁了,而孩子的感覺還很清澈透明。
家庭至少要營造一個沒有暴力的氛圍!
你們夫妻在孩子麵前吵架嗎?你是否認為孩子還小不懂,當著他的麵吵沒關係呢?你知道孩子聽到父母吵架有多恐懼嗎?
孩子在7歲前,父母是孩子的天。在孩子的心靈中如果覺得天要塌了,會怎麼樣呢?
父母吵架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讓他毛骨悚然、噩夢連連的事情,他會感到極度的不安全。如果在孩子7歲前,父母不僅吵架,還當著孩子的麵打架,恐懼將伴隨孩子一生。
你說,“我們從來沒有在孩子麵前吵”。如果說這話就太幼稚了,孩子在房間裏,你們在外麵吵,你覺得他會聽不見嗎?抑或你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兩個人回到家裏吵,孩子就不知道嗎?那是你不知道,孩子是看表情讀能量的,孩子看你們拉長的臉就能知道,感覺家裏的氛圍就能知道。吵過架的家庭氣息與歡歡笑笑的家庭氣息是不一樣的。家長經曆了幾十年的世俗生活,感覺已經遲鈍混濁了,而孩子的感覺還很清澈透明。
有些家長跟我反映,“我從不讓孩子看電視劇,但是發現孩子居然會唱電視劇裏的歌”。很簡單,這裏麵一定有一個渠道家長沒有發現。你把孩子拎進房間,讓他睡覺,你自己在客廳裏大搖大擺地看電視,孩子在房間裏拉個板凳坐在房門後,耳朵豎起,聽電視。
曾經有好幾個孩子跟我反映同樣的事。
“爸爸媽媽吵架,我很害怕,我躲在被窩裏哭。”
問家長,夫妻倆麵麵相覷,說:“我們從來沒有當著孩子的麵吵架。”
我們又單獨問孩子,孩子說:“他們等我睡著了吵架,其實我沒有睡著,我都聽見了,有時候我睡著了,常常被他們吵醒。”
父母吵架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們表現為,喜歡咬手指甲,不合群,迷戀小玩具,開著燈睡覺,在群體中縮得很小或有侵略性,沒有創造性,不知不覺中找一個癖好安慰自己。
父母吵架還讓他們潛意識裏對婚姻沒有向往,沒有追求,甚至躲避或厭惡。最嚴重的是,長大後表現同性戀傾向的比例較和諧家庭長大的孩子高得多。
請你回家做一個調查,跟孩子聊一次,問孩子:小時候,讓你很傷心的事有哪些?爸爸媽媽什麼方麵讓你討厭,讓你恐懼?爸爸媽媽當時怎麼了?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麼?
優雅的靈魂是如沐春風的樣子,是因為裏麵有個信念——我是安全的。
據幼兒園、小學的老師反映,現在有一些孩子有暴力傾向。孩子的暴力傾向從哪裏來?家庭中的暴力氛圍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孩子的暴力傾向是因為不安全感,小時候的經曆,潛意識的陰影。因著反映式心靈而自發動作。
什麼是反映式心靈呢?
反應式心靈,即當人們接受到一個刺激,就成為心靈資料被儲存起來,這些資料是不知變通的,它會產生特定的反應。它儲存了過去所有糟糕的經曆,一旦遭遇緊急或危險的狀況時,這個部分的心靈資料將拋出來,自動反應。
簡單地說,父母吵架打架,孩子害怕,這種場景在他的心靈裏麵有記錄。未來有類似場景時,孩子為了避免自己害怕,為了保護自己,要不躲開人群,要不提前攻擊別人。孩子每一次的攻擊行為,都是渴望得到關懷和對愛的呼求。暴力傾向的後麵,家長要去看到孩子內在的脆弱。
這是孩子有暴力傾向的一個原因。
當然,更直接的是,家長暴力對待自己的孩子,打、罵、懲罰、示眾、嘲笑等等,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暴力傾向。
駕馭孩子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駕馭思想,一種是使用武力。你要選哪一種呢?
哪一天你沒有忍住,把孩子打了,等你平靜了孩子也平靜了,你要去跟孩子進行平等談話:媽媽這一次打你了,是媽媽態度不好,媽媽是愛你的,卻傷害了你。
爸爸在家唉聲歎氣說:“我的三個副總都辭職了,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一旁的兒子聽了,心想:我要能辭職我也辭,辭了爸爸換個爸爸。
好的心態,才能與外界有好的對接。父母要充分重視孩子心態。要不然,無知將令你付出最高昂的代價!
“孟母三遷”隱藏的智慧
如果你生了這樣一個孩子,就要像孟子的母親一樣,特別關注他周圍的環境,因為在他所認可的團體裏,有佼佼者出現時他一定模仿。父母的智慧是關注孩子交什麼樣的朋友,或者說幫助他選擇朋友、選擇環境。
“孟母三遷”故事,你聽過嗎?
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鄉下,他家附近有一塊墓地。古代的祭祀活動非常隆重。墓地裏,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這裏挖坑掘土。死者的親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頗為熱鬧。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強,對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這些情景,也學著他們的樣子,一會兒假裝孝子賢孫,哭哭啼啼,一會兒裝著吹鼓手的樣子。他和鄰居的孩子嬉遊時,也模仿出殯、送葬時的情景,拿著小鐵鍬挖土刨坑。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為好讀書、有學問的人,看到兒子的這些怪模樣,心裏很不好受,感到這個環境實在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決定搬家。
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裏。戰國初期,商業已經相當發達,在一些較大的城市裏,既有坐商的店鋪,也有遠來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條街十分熱鬧,有賣雜貨的,有做陶器的,還有榨油的油坊。孟子家的西鄰是打鐵的,東鄰是殺豬的。鬧市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行商坐賈,高聲叫賣,好不熱鬧。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閑逛,對商人的叫賣聲最感興趣,每天都學著他們的樣子喊叫喧鬧,模仿商人做買賣。孟母覺得家居鬧市對孩子更沒有好影響,於是又搬家。這次搬到城東的學宮對麵。
學宮是國家興辦的教育機構,聚集著許多既有學問又懂禮儀的讀書人。學宮裏書聲琅琅,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時常跑到學宮門前張望,有時還看到老師帶領學生演習周禮。周禮,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來往的禮節儀式。在這種氣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鄰居的孩子們做著演習周禮的遊戲。“設俎豆,揖讓進退。”不久,孟子就進這所學宮學習禮樂、射禦、術數……孟母非常高興,就定居下來了。
孟子長大後成了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學生,成為繼孔子去世100多年後,真正繼承和發展孔子學說的人。孔子和孟子智慧的結合被稱為儒家文化,即“孔孟之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而造就孟子的是他的母親。
孟母三遷的背後,是母親的智慧,她的智慧在於始終關注孩子的狀態。後來孟子的學說被認為可以用“人是環境的動物”來概括。就因為孟子是最容易受環境影響的一類人。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環境動物”,還有一種人創造環境。而孟子確實是“環境動物”,並且他是“環境動物”這個事實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被媽媽發現了。媽媽為此還不斷地采取措施,為他創造環境。
美國一家機構用了86年的時間,用科學研究證明,人類與生俱來的性格,分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叫自我型性格。
自我型性格的人就是創造環境的人,他們從小的表現,從來都是孩子王,喜歡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我行我素,有霸氣,吃軟不吃硬,企圖性和目標性非常明確。別人說什麼影響不了他,他有自己的主意,屬於領袖性格。
對照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是這一類性格,好消息是,這是領袖性格,壞消息是他很難調教,需要父親和母親極大的智慧和耐心,很考驗家長的能力,家長特別要重視的是,從小幫助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因為他容易成為領袖,也容易成為“黑社會老大”。
這類性格還分自我中心型性格、自我意識型性格和自我矛盾型性格。
自我中心型的性格是人類中最自我,性格最強的一種。他做事認真、盡職、霸氣,容易引起人際衝突而不自知,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的性格。
自我意識型性格的人主觀性強,固執己見,做什麼都要理由,不確定的不做。
自我矛盾型性格的人,性格充滿矛盾,情緒上來衝突立即發生,常常變化多端,自我否定。養育他就是養育情緒,培養他控製情緒的能力是一切的首要。他需要經常得到人們支持,並且幫助他找問題。
第二大類是逆向思考型性格。
這類人不喜歡人雲亦雲,不隨波逐流,常常被誤會是不聽話的人,非團體動物,總想表現與眾不同的一麵,極端的時候,你讓他往東他一定往西。因為好奇去做很多嚐試,思路敏捷。喜歡掌聲和讚美,吃軟不吃硬,屬於領袖性格。
如果你生了這樣一個孩子,更考驗家長的能力。因為教育這一類孩子更需要用方法。父母跟他的互動要注意的是,重視契約、獎罰分明、說到做到,有時候需要在不傷害到身體的情況下,家長有耐心地看著錯誤發生,然後他自己就會明白。
第三大類是社會型性格。
這類人喜歡被安排,人雲亦雲,沒有主見,偏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重視人際關係,配合多、自我少,團體動物,他是團體的潤滑劑,熱心,不想讓別人尷尬,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最大的特點是學習和模仿,孟子就是這類性格。
如果你生了這樣一個孩子,就要像孟子的母親一樣特別關注他周圍的環境,因為在他所認可的團體裏,有佼佼者出現時他一定模仿。父母的智慧是關注他交什麼樣的朋友,或者說幫助他選擇朋友,選擇環境。
各位家長,再一次對照一下,你的孩子是什麼性格,請按照他的性格,用智慧跟孩子互動。
特別要提醒的,以上的三大類為人類主性格。主性格是正常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性格。
必須注意的是,人類還有潛意識性格。什麼是潛意識性格呢?潛意識性格是情緒不好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性格,即發火的時候、狀態不好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性格。
潛意識性格有固執性堅持、情緒性對立、情緒性堅持、矛盾性對立、反抗性對立等等,這些性格聽上去就很可怕。當人類進入到情緒不好的狀態表現出來的性格,幾乎都是負麵性格。所以,有智慧的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討論問題,因為情緒不好的時候,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都表現為抵觸和抗拒。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請不要數落他,等情緒恢複正常再討論問題。
孟子的母親在兩千多年前,就懂得耐心觀察、摸清性格、實施教育,結果是事半功倍。
孩子的教育,不是時間的多少,而是麵對麵時的有效性,而有效性,來自於父母對孩子性格的掌握。
當你按他的性格跟他互動的時候,孩子一定覺得輕鬆和自在,自豪和幸福。
他一定會常常跟別人說:我的父母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