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3(3 / 3)

他崩潰了,如咆哮的獅子。

他衝出家門,突然,看到鄰居家門口放著一把榔頭,不知道是一股什麼力量,不知道是什麼驅使,他拿起榔頭衝進家中,砸死了自己的媽媽。慌亂中用一個澡盆把媽媽放在了床底下,衝出家門。

他跑到了附近的一個小旅館,驚慌失措,魂不守舍。在小旅館裏他一直睡不著,偶爾打個盹醒過來,覺得自己做了夢,又不相信是個夢。他一遍遍問自己,我剛才是不是做了一件事情,我是不是把自己的媽媽殺了?我是不是做夢,是真的發生了,還是做夢?

不管是心理學專家,還是教育工作者,還是社會學家,還是我們這些普通的爸爸媽媽,凡事發生,我們必須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抽絲剝繭,找到導致一切如此發生的根本所在。

這個案例讓大家了解,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有多麼的重要。一切的事情都是因為心理感受的不同而到達不同的結果,呈現不同的結果。

孩子考試第一名,你要跟他說第二名也沒有關係,而不是說“要保持,不要驕傲。”你怕他驕傲,就不怕他自卑嗎?長大成人,自卑將成為一個人更加難以克服的社交障礙。孩子考得很差,你要跟他說,媽媽看見你在努力,媽媽知道你心裏是很上進的!

有一年暑假,一家國家級報紙進行征文比賽,從這次征文比賽中我受到極大啟發,甚至因為看了很多孩子的文章,導致我後來走上教育培訓的道路。我看到了一篇王爾晴寫的《我的媽媽》。王爾晴是誰呢?後來才知道,是敬一丹的女兒。

媽媽從來不叫累,也不怕苦,不怕髒。她沒有閑著的時候,就連打電話,也要拿一塊抹布擦電話。

媽媽脾氣大,她每次發脾氣差不多都是衝著我和爸爸。媽媽不挑食,很節省,從不亂花一分錢、浪費一粒米。

媽媽很愛我,她經常帶我出去,讓我長知識,開眼界。我請別的同學到我家來時,她很歡迎,熱情地招待每個同學,給他們倒水、拿水果,跟同學的家長聊天。同學們走了,還會把他們送到樓下或車站。

文章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媽媽,也衝老公孩子發火,也愛孩子,節儉勤快。關鍵是她愛孩子的方式——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並帶孩子出去長知識,開眼界。怎麼想敬一丹都應該比我們這些普通人忙吧,她居然能夠熱情招待女兒的同學和家長,走時還送到樓下或車站。至少,我還沒有做到這樣熱情對待囡的同學,我該反省。

你這樣做過嗎?你的家裏有沒有孩子的同學來玩呢?如果沒有,至少代表你從內心裏不夠歡迎別人,也可能代表你的孩子不太善於交朋友。作為爸爸媽媽,你該如何幫助你的孩子呢?

找一個時間,把孩子的同學請到家裏來,親自做幾樣小菜吧。親切地跟孩子們聊一聊,做孩子眼中人情味十足的爸爸媽媽吧。

這,不難做到吧。

難也要做。

到底怎麼說才能達到目的

你跟孩子講話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讓他沮喪嗎?是為了讓他跟你結仇嗎?是為了讓他對學習失去信心嗎?是為了讓他仇恨自己的老師嗎?是為了讓他妒忌自己的同學嗎?是為了讓他恨自己不成器嗎?是為了讓他離家出走嗎?

家長對孩子,養育其身,容易;關注心理,不容易。

如何提高家長對孩子“內在感覺”的覺察力?家長首先要學習的是關注養育心理。

各位家長,你跟孩子講話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讓他沮喪嗎?是為了讓他跟你結仇嗎?是為了讓他對學習失去信心嗎?是為了讓他仇恨自己的老師嗎?是為了讓他妒忌自己的同學嗎?是為了讓他恨自己不成器嗎?是為了讓他離家出走嗎?

你一定跟我大喊著說:“不是,當然不是!”

你現在,就回憶一下,前一次你跟孩子談話的結果,回憶一下你跟他談話後他的狀態,是不是一不小心,就走到上邊的結果上去了?

長此以往,你培養孩子想要達到的結果能達到嗎?

你該說的說了,該做的做了,苦口婆心,孩子的狀態還是每況愈下。你想不通,到底這是如何造成的呢?

舉個例子。有一天,你接到孩子班主任的一個電話,請你去學校,老師要找你談談。接完電話,你的心情緊張而忐忑,你想一定是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調皮做了壞事,或者上課不認真成績不好。

你急急忙忙地趕到學校,不出所料,老師劈頭蓋臉把你跟你的孩子數落了一頓。你把孩子教成這樣,讓別人數落一頓其實也沒什麼。但是,你怒火中燒,氣急敗壞地回到家裏,拎起孩子的耳朵,不管三七二十一,狠狠地罵了一頓,重重地打了一頓。

打完了,罵完了,你坐下來想一想,孩子明天去學校,是更愛老師了,還是更恨老師了?

答案很明確,恨老師。

那你覺得你的孩子,是愛老師容易學習好呢,還是恨老師容易學習好?

你又答對了:愛老師容易學習好!

那你要如何做呢,不用我教了吧!

家長如果總是這樣情緒化處理問題,而不用大腦,不用智慧處理事情,孩子到叛逆期你要如何收拾?

作為母親,我也犯過很多錯誤,給孩子留下過創傷,直到十年前開始研究教育,才慢慢懂得,才開始一件一件跟她回憶和化解。

囡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江蘇常州開了第一家肯德基,我們約定,她期中考試如果有一門100分,我就帶她去吃。那天,囡興高采烈地跑回家,拿出一張細細長長的字條給我,說:“媽媽,我考了100分,我們明天去吃肯德基!”我拿過來一看,數學85分,語文95分,自然100分。我把分數單往地上一扔,扭過頭去,說:“自然100分算什麼100分啊,不算!”一年級的她,不懂什麼是主科什麼是副科,不懂為什麼自然100分不算100分。

囡回憶說,為這件事,她傷心了好長一段時間。一件在我看來不經意的小事,卻讓孩子的心靈傷得不輕。

囡四年級升五年級時,拿回來一張獎狀,極其興奮地展示給我,我以為是三好學生獎狀,拿過來一看,是她被學校評為“讀書大王”的獎狀,我同樣拿過來扔地上,不屑地說:“讀書大王算什麼名堂,就是雜書看多了的意思!”囡真的生氣了,三天不講話,不理我,但我居然都沒有發現。

現在想想,“讀書大王”對孩子是怎樣的一種激勵和肯定啊,卻被我無情摧殘,幸好囡沒有從此不再看書,謝天謝地。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講話的目的,隻有一個,讓孩子狀態變佳,立即行動。如何做到,秘密是,所有人都喜歡一個東西,那就是真誠的讚美和鼓勵,發自內心的讚美和鼓勵,建設性的讚美和鼓勵。

心理決定狀態,有狀態就有結果。你要關注的永遠隻有孩子的心理狀態。

“真”的孩子?“假”的孩子?

都已經吸毒了,媽媽還什麼都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的孩子好得不得了。呈現在媽媽麵前的,是假的孩子,而在派出所的孩子,是真的孩子。

派出所打過電話來說:“你家孩子在派出所,請你趕緊來一趟!”

這位媽媽在電話裏跟派出所的人大喊:“啊,怎麼可能?誰說的?不可能是我家小孩,肯定是同名同姓,絕對不可能,我家小孩很乖,好得不得了,從來不會犯什麼錯誤的,怎麼可能被抓去你們派出所呢?”

民警說:“還是請你來一趟吧,我們核對過了,基本上能夠確認是你的孩子。”

媽媽氣急敗壞地跑到派出所,看見真的是自己的孩子。那看見自己的孩子,這位媽媽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她指著民警說:“我跟你說,我的孩子好得很,他肯定是被別的人帶壞了,我的孩子在家裏是很乖,很優秀的,怎麼可能是這樣呢?”

都已經吸毒了,媽媽還什麼都不知道,還認為自己的孩子好得不得了。呈現在媽媽麵前的,是假的孩子,而在派出所的孩子,是真的孩子。

囡三年級時,一次放學,我去學校門口接她,她跟另一個孩子在一起,接到後,我們三個人一邊手拉手往家走,一邊開心地聊著。突然,隻見我女兒指了一下十米開外的一位阿姨,跟身邊的同學說:“看,你媽媽來接你了。”那女孩收起笑容,拉拉衣服,一臉正經走上前,畢恭畢敬地跟媽媽說:“媽媽,你來啦!”

這孩子,看到媽媽,收起笑容,整好衣服,縮起胳膊,跟剛才有說有笑、放鬆自在的狀態相比,完全變了一個人。她麵對媽媽的時候,為什麼要做那麼多的動作?是要把真的自己隱藏起來嗎?

老師把家長叫去,聽老師說完,你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怎麼都不相信老師說的是自己的孩子。你不相信他會這麼離譜,因為他從沒在你麵前如此離譜。因為孩子在你麵前要特別收斂,裝著很乖的樣子,到外麵就特別放肆,要不然他身體和思想的能量要釋放到哪裏去呢?能量沒有好壞,但需要釋放需要平衡。

回到家,你打孩子,邊打邊說:“你居然會這樣……你居然會這樣……你居然會這樣……”是時候好好地看一看,今天在你麵前的孩子,呈現的狀態是真的還是假的了。

那麼孩子在別人麵前一個樣子,在父母麵前是另一個樣子,這樣的結果是如何產生的呢?

有人說隻要你敢打孩子,孩子就敢跟你說謊。孩子就不可能真實地麵對你,孩子就對你隱瞞一些經他判斷不能讓你知道的事。這是打孩子的必然結果。要不就是家庭中有太多的“不準,不準,不準”,所以一走出家長管轄區,孩子就變形了。

在你的權勢下,他表現出你要的那個樣子,而這恰恰不是他真實的樣子。

沒有家長希望通過自己的一番教育,孩子變得為了哄媽媽開心而戴著麵具。孩子無意犯了錯,第一反應是不能讓父母知道。孩子在父母麵前乖得不正常,而一離開父母,調皮得不正常。

讓孩子在你麵前保持真實,第一條,你要做到民主;第二條,你家的法律中有一條“凡事可以被原諒”;第三條,錯了必須檢討,哪怕你是父母。

孩子成長歲月的18年,如果假慣了,隱藏慣了,總有一天他會崩潰的。你想啊,他走哪兒都跟別人說:千萬不要跟我媽說!千萬不能讓我媽知道!你這個家長是多麼可悲,而孩子是多麼可憐,多麼累啊。

一些家長跟我說:孩子不跟我說實話,我實在沒辦法。你當然有辦法,隻要你聽孩子的話時能冷靜。比如,他闖了禍,他告訴了你,你能說:這不是你一個人的事,這是我們大家的事,我們一起來麵對,好嗎?那麼之前再假的孩子,也一下子變真了。

幾十年的生命,如果一直假著,太累了。在父母與孩子共度的至少18年的歲月中,教會他真實吧!這是唯一一項,當然是最重要的一項生命技能。

培養健康心理的五個關鍵點

幫助孩子在心靈上安裝一個“刪除鍵”,遇到不開心,不好的經曆,盡快盡早啟動刪除鍵刪掉,擱心裏太久會腐爛變質的。變質後孩子就越來越沒有自信,站不起來,走不出去。在家裏,讓孩子把不開心的事說完,說清楚,然後,家長跟他一起念:刪除!刪除!刪除!

這裏有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一個人內心的安寧與滿足,是發生在他的內在,還是他的外在?

答案應該很統一——內在!

第二個問題,一個人要找回內心失去的安寧與滿足,是從他的內在去努力呢,還是外在?

答案應該隻有一個——內在!

第三個問題,每個人內心的不安,是因為外在的某個不如意的人、事、物所引起的,還是因著內在對人、事、物的看法引起的?

沒看懂的話,再讀一遍!我相信你會很不情願地說,內心的不安,不是外在引起的,而是因著自己內在的看法引起的。

世界以它本真的麵貌呈現在每個人麵前,但地球上的人們千差萬別。今天,我們有機會發現,人世間最大的秘密是——你活成什麼樣,依據你的心理健康狀況而定。

到目前為止,整個世界仍然處於躁動不安之中,大大小小的戰爭從未停息過。國家之間有戰爭,政黨之間有戰爭,公司之間有戰爭,家庭裏麵有戰爭。而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外麵有戰爭,而是你的內在更有一場一場的戰爭。科技上我們的能力越來越強,卻無法徹底解決發生在每個人內心的戰爭。

但,好消息是,隻要你內在祥和,外麵的戰爭根本摧毀不了你!這麼多戰爭中,比起一個人內在如火如荼的戰役,世界大戰根本就不算什麼!隻有發生在你內在的戰役才能摧毀你!

為了你的孩子將來不被自己內在的戰爭摧毀,為了讓孩子心靈強大,為了讓你的孩子在生命的大多數時刻立於不敗之地,關鍵要培養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要怎麼來培養呢?

第一,幫助孩子建立陽光、真實的健康心理。

你跟孩子說話,麵對麵,眼睛看著眼睛,平視著跟他說話。如果孩子小,家長就要把他抱到桌子上,或蹲下來平視跟他說話。

凡事要引導孩子勇於表達。家裏保持寬鬆的氛圍,家長不懈探討孩子真實的想法。經常與孩子一起討論社會現象,引導孩子正麵思考問題,積極解決問題。

提倡和引導孩子真實。家長們先別說做不到,先試著做做看,一開始難,一段時間以後,你會覺得活著真輕鬆。

尤其,家長們別當著孩子的麵說謊。家長要先想辦法讓自己成長為真正的“人”。

常用的口訣是——我是陽光小孩!我是陽光小孩!我是陽光小孩!

第二,幫助孩子建立勇氣。

恐懼和惰性是人生的阻力,阻力大了,勇氣差了,行動力就沒有了。曾聽過大文豪巴爾紮克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巴爾紮克是世界級大文豪,可他在大學學的是法律。畢業後,年輕的巴爾紮克全然不聽父母忠告,執意要當作家。父親惱羞成怒,停止提供任何生活費用,巴爾紮克陷入困境。最困難的時候,他隻能吃點幹麵包,喝點白開水。但他勇敢接受這一切,並堅信自己成夠成功。每當就餐,他就在桌子上畫上一隻隻盤子,上麵寫上香腸、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樣,然後想象出自己狼吞虎咽吃東西的樣子。然而,在這段最為狼狽的日子裏,他竟然破費700法郎買了一根鑲著瑪瑙的粗大的手杖,並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將粉碎一切障礙。

“我將粉碎一切障礙”,這句話帶領他度過漫漫長夜,成為舉世聞名的大文豪。

家長帶領孩子建立氣吞山河的勇氣,比留給孩子上億金錢重要得多。

常用的口訣是——我將粉碎一切障礙!我將粉碎一切障礙!我將粉碎一切障礙!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條,為孩子建立處理和刪除的心理模式。

幫助孩子在心靈上安裝一個“刪除鍵”,遇到不開心,不好的經曆,盡快盡早啟動刪除鍵刪掉,擱心裏太久會腐爛變質的。變質後孩子就越來越沒有自信,站不起來,走不出去。

在家裏,讓孩子把不開心的事說完,說清楚,然後,家長跟他一起念:刪除!刪除!刪除!一位大師曾說,你處理情緒的速度,就是你邁向成功的速度。

一天過去了,晚上要把白天所有的負麵刪除,當第二天醒來,清明澄澈,心無掛礙。

家長問我,自己10歲的女兒遭人非禮,鬱鬱寡歡,不敢出門,怎麼辦?我說,事件大,家長要幫助她刪除。具體的做法是,立即想盡一切辦法,離開原來的學校,離開熟悉的人群,甚至不惜代價離開原來的城市。改變環境,把孩子想起這件事的幾率降到最小。帶她認識新的朋友,進入新的學校,帶她旅行,讓大量新的記憶,衝淡舊的記憶。

常用的口訣是——刪除!刪除!刪除!

當然,你的生命中不能有太多的敵人,如果你自視清高,每天感受的不舒服、不開心、不喜歡太多,那刪除的工作就龐大了,刪不完的。

第四,幫助孩子建立凡事盡力,凡事努力的心理模式。

凡事想要得到好結果,先認清方向,然後不斷努力。不努力什麼也做不成。在學校裏,第一要努力,第二要努力,第三還是要努力,生命要綻放,必須不間斷地努力。任何美好的東西進入我們的生命,都需要付出努力。

常用的口訣是——我不放棄,再多走一步!我不放棄,再多走一步!我不放棄,再多走一步!

第五,幫助孩子建立遠離借口,承擔責任的心理模式。

西點軍校是創造奇跡的地方,它所培養的總統、500強總經理,甚至比哈佛商學院還多。哈佛商學院學的是成功理論和500強成功案例,但西點軍校憑借一句校訓,達到全球頂極商學院都無法達到的高峰。這句校訓是——沒有任何借口。放眼望去,多少人死在借口上啊。不要讓借口再毀了下一代。

常用的口訣是——如果事情真的是這樣,那就是我的責任!如果事情真的是這樣,那就是我的責任!如果事情真的是這樣,那就是我的責任!

至於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關係,那不是一般的密切。心理保持健康,身體也就自然而然的健康了。人類大多數的病,是從心理不健康開始。華佗曾說,醫生者,先醫其心,再醫其身,即要治好病人的身體,先醫治病人的心理。保持心理的健康,身體便百害不侵。假如我們把不好的想法消滅,不理會負麵的想法,身上的許多疾病都會消失,身體便會恢複到它本來應有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