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創設利於孩子成才的成長環境(1 / 3)

家庭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第一環境,這個環境不僅能夠影響到他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麵,還會影響他的一生。對孩子來說,良好的成長環境是他走向成功的基本保障,隻有為他創設出有助於他成才的環境,他才會在不負眾望,取得優異的成就。

在孩子人生的道路中,堅強的意誌、開朗樂觀的情緒、不怕困難的性格、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寬廣大都的胸懷等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比智商更為重要,而培養這些優秀品格最好的地點,就是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庭,作為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業狀況,更重要的是要讓他掌握生活和學習技能,進而培養他將來如何成為有用之人。

如今,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開始重視其對於孩子教育的投入,為他購置昂貴的學習用具、準備豐富的學習用品,但在家庭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上,很多家長卻往往容易忽略,其實所有的教育投入,都不如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更為重要,因為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對於他心靈的健康發展和人格的健全完備都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很多家長在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上,可謂無微不至,但對於什麼樣子的環境才有助於孩子成才卻概念不清,家長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直覺和傳統經驗來為孩子安排一切,而實際上這些有時候卻與科學的方式背道而馳,導致家庭教育走入誤區,比如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對自己角色和智能的認識出現錯誤、以及自己的知識沒有更新,以至於將錯誤的理念和方法教給了孩子……

這些都是在為孩子創造成長環境時,經常出現的問題,而改變這些問題則需要家長為他創造一個有助成才的成長環境,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更好的進步和提高,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學習和心理狀態,進而取得更好的成績。

聽名人講學習方法

江澤民同誌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說道:“加強和改進教育工作,不隻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家庭和社會各個方麵都要一起來關心和支持。”作為一個係統的工程,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來創建文明安靜、奮進和諧、健康向上的學習和成長那個環境,尤其是和孩子朝夕相伴的家庭。這其實蘊含著深厚的科學依據,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隻有在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之下,孩子才能為將來奠定更好的基礎。

很多人對“孟母三遷”這個故事都不陌生,戰國時期偉大的學問家孟子,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孟子小時候十分調皮,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於是他就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對他的成長十分不利,於是把家搬到了集市的附近,結果孟子又開始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了;經過深思熟慮,孟母將家搬到了學堂的旁邊,這一次,孟子開始跟著學生們學習禮儀和知識,並逐漸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了。

後人常常用“孟母三遷”的故事來證明環境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其實不僅古人如此,著名作家冰心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和她擁有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庭不無關係,冰心從小接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由於父親四處為官,她跟隨家庭搬遷多次,每次都給她新鮮感和創作靈感,她對母親的感情很深,並從家庭當中獲得很多利於成長的知識和技能,這讓他最終成為了眾人景仰的作家,寫出很多膾炙人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