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骨眼兒,是人都能想到一個詞叫:破釜沉舟。
項羽此時傲氣熏天,拒不接受章邯來降。他要繼續打,派蒲將軍尾隨追擊,又擊破章邯軍,並截斷他們的南退之路。之後,項羽親率主力大軍,追擊章邯至洹水,再次予以重創。
王離倉促應戰,完全被打蒙了。巨鹿城的趙軍趁機與楚軍裏應外合,全殲了王離軍。
4萬雜牌軍對40萬秦帝國正規軍,勝算有多大?
忽悠是必須的,沒人關心你努力的過程,世人隻看結果。多數人關心你飛得高不高,隻有少數人在意你飛得累不累。
一般來說,應激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目瞪口呆,思維混亂,手足無措,判斷失誤;另一種是越危急之時,越能急中生智,果斷行動。
這話一聽就是扯淡。謀反?謀的哪門子反?當真謀反就率部徑直投靠秦軍去了,還跟齊國纏綿個什麼勁。
拿韓大嘴解說球賽的風格形容就是:巨鹿門前風聲鶴唳,形勢岌岌可危,危如累卵。
一支偉大軍隊的結局竟然如此令人沮喪,曆經500年沒有衰竭過的戰鬥意誌轉瞬間土崩瓦解,這樣的事實仍舊令人難以置信。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背水一戰,隻能勝,不能敗。好比世界杯小組賽,前兩場一平一負,想要出線,最後一戰就必須勝。
真正的豪賭即將開場,一把定輸贏。賭博術語叫“梭哈”。
秦軍的兵力他是知道的,章邯軍和王離軍加一塊兒,足有40萬。再瞅瞅自己,隻有4萬。而且,這4萬人中,隻有8千人是項家子弟兵,其餘全是收編的各路雜牌義軍。
項羽再度發表頗具煽動性地演講。
也就是說,要在三日之內擊敗秦軍。三日之後,如果不滅秦軍奪其糧草,自動餓死。
但這份瘋狂,瘋得恰到好處,利用秦軍之間的空隙進攻。鍵就是一個字:快!否則將會遭受兩軍夾擊。
是章邯不努力?還是他私通叛軍?
這完全是讓事兒給逼的。心理學管這狀態叫應激,指的是人遇到預料之外的緊急情況下,刹那間的反應。
對於項羽來說,殺了宋義,雖然得到領導權,卻絲毫沒改變艱難的局勢。
項羽的反應是後者。
這是一封標準的勸降信,可收入戰爭教科書。
司馬欣的回複與陳餘的來信,猶如兩盆冰水澆到章邯頭上,他心灰意冷,頭腦卻倍兒清醒。現如今,自己外受強敵壓迫,內受趙高、胡亥猜忌。不如投降項羽,或許還可活命。
楚軍艱難,巨鹿的趙軍更危急。
既然事態不可扭轉,最好的辦法就是順水推舟。這也算是一項領導技巧。楚懷王便是這麼做的,他正式任命項羽為上將軍,統帥全軍救趙。
很顯然,您有功也會被殺掉,無功也會被殺掉;如今,天下豪傑都要滅秦,將軍您對內不能直接向秦二世表達意見,在外又是個亡國破軍之將,孤立無援,何不與諸侯聯合攻秦,也割地稱王呢?
從秦軍的布局看,章邯軍駐紮南麵,為圍困巨鹿的秦軍輸送糧食。兩支秦軍,一個主攻一個副攻。巨鹿就像一隻羊,身處兩頭惡狼的控製中。
項羽沒有更好的辦法,他決定硬拚,集中力量攻擊兩支秦軍心髒,切斷兩軍聯係。
陳餘從秦軍將領的遭遇談起,說白起、蒙括兩員大將功勞比您大,可大得功高震主,最後都被殺了。您算是秦帝國第三代大將,領兵在外越久,朝內的敵人就越多。
章邯軍的精神、身體、心理全麵崩塌。章邯再次派人乞降。此時,項羽的糧草也不充足。權衡之後,決定接受章邯投降。
無論如何,一支軍隊的命運是緊緊依附在它的國家之上的。在秦軍最後的日子裏,帝國的秩序已經崩潰。當士兵們在前方拚殺時,他們的家已經無人來養活,覆滅的命運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