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以為瞞過了主人的虎丫,依舊在村舍和“狼窩”之間奔走。春天不是主人打獵的季節,即使它成天
待在野外也不會引起太多的注意。於是它回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哺育著小崽子,虎丫的性子變得格外凶惡。公狼偶爾朝洞裏探探腦袋,也要遭到它全力的撲咬。
做了父親的公狼隻得一再打消親近兒子的企圖,怏怏走開,去給妻子捕食。為了滿足虎丫的大胃口,也為了圖方便,它直接奔向村頭的豬圈,那裏有它前夜抓羊羔時偵察到的一窩豬崽……
習慣了享用公狼送來的肉食,虎丫不再垂涎於農家飯食,也漸漸忘掉了必須遵守的家犬紀律,忘記了獵狗決不能傷害禽畜的原則。不久,它便成了孤狼偷襲家畜的幫凶。它為公狼帶路,還仗著在同村犬類中的“人緣”,一次又一次地謊報敵情,把夥伴們引向村外,好讓公狼乘虛而入,對牲口肆意虐殺。
等到村民和家犬發現丟了羊羔豬崽,虎丫和它的狼婿已經在林中的花前月下分享戰利品了。
4.沾染了狼性的虎丫樂而忘歸。
它和公狼將村莊四周圈為自己的領地,在與人、狗的周旋中,各自將智謀和獵技發揮得淋漓盡致,殺害的禽畜不計其數。
小崽子不滿三個月就跟上母親“出獵”了。
村寨近邊很少出現大型野獸。習慣了安全的生活環境,村裏的家犬即使看到了從山野歸來的黑狗母子,也不會視為敵害。虎丫可以大模大樣地帶領兒子直接走近村子前後散放的家豬和山羊,瞅準機會把
相中的目標從畜群中分離,驅入草木叢,再趕往公狼埋伏的地點。
尚未接受過戰鬥訓練,黑不溜秋的小狼狗就明白了這項工作與美食之間的必然聯係,它以十二萬分的熱情投入了進去。
虎丫在獵食時偶然也會回歸家犬的角色,忽然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而遲疑不決。每當這個時候,小崽子都會尖叫著撲向受害者,掀起上唇、皺著鼻翼,用裝扮出來的猙獰嘴臉嚇唬那些比它個頭還大得多的小動物,迫使羊羔豬患脫離母畜,成為它們的俘虜。
有母親在一旁保護,小狼狗凶猛得一塌糊塗,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害怕。
那天傍晚,一條隨主人上山坡趕豬的大狗識破了虎丫母子的陰謀,它怒吼著飛奔趕來。
埋伏在茅草灌木叢中的公狼不得不出手相救了。
於是,追在後頭的牧豬少年看到了一個可怕的場麵:他家的狗被一條大狼咬得頭破血流、狼狽逃竄;虎丫和一隻小黑狗則一左一右挾持著他家的一頭豬崽,急急忙忙地鑽進了林子……
5.少年帶回的消息,揭開了寨子近邊丟豬失羊的謎底,村民們怒不可遏。他們在幾個強盜出沒的山道邊安裝了獵網和狼夾子,決計捉拿為虎作代的“犬妖”,除害泄恨。
那個夜晚,沒有星月,微弱的天光下,隻能看到山石樹叢的大致輪廓。這樣的光線對習慣於夜戰的犬科動物也許正合適,但為了不驚動野狼
,伏擊者們沒有帶來一條獵狗。
無論他們怎樣謹慎,還是沒能瞞過獵犬出身的虎丫。一出林子,它就嗅出了不尋常的氣味,急忙掉頭向埋伏在後麵的狼伴發出警報。
搶在母親前麵的小狼狗卻讓咩咩叫的羊羔吸引住了。小東西撒開瘦長的細腿,興奮地尖吠著朝那邊飛跑。
“汪!”虎丫追趕著企圖製止。
急於獵食的黑崽子哪裏肯聽!它看準小羊羔,縱身躍去。“嘩!”一掛大網兜頭罩下,緊跟著,係網繩的小樹彈直了;霎時,狼狗崽子給纏成了一個粽子,晃晃悠悠地懸在羊羔的上空。
小狼狗尖聲呼救。
虎丫慌了,它吼叫狂跳,可怎麼也夠不著高懸的獵網。就是夠著了,一時片刻也咬不斷網繩啊。絕望的虎丫喪失了理智,將滿腔悲憤轉向充當誘餌的羊羔,惡狠狠地撲向那邊。
“哢嚓”一聲,落地的前爪被一副鋼牙咬住,鑽心的疼痛襲來;接著,它聽到了獵人們的歡呼——那種曾經象征捕獵勝利和對獵犬獎賞的熟悉歡呼聲,今天宣告了它的殺身之禍。
6.依照舊時習俗,逮著“犬妖”必須就地活活燒死,以便懲一儆百,並指望“犬妖”受刑的慘號和燒肉的氣味嚇跑它在逃的狼伴。這刑法過於殘酷,可是今天,急欲為豬崽羊羔雞鴨鵝兔報仇的村民們對虎丫母子全然沒有了惻隱之心。他們打開獵網放出小狼狗,當著虎丫的麵,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