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Bloody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麗莎白一世所顛覆。1558年,她的統治結束後,新教徒伊麗莎白一世登上王位,天主教統治結束。
都鐸王朝
都鐸王朝,是1485至1603年間統治英格蘭王國和其屬土的王朝。曆時118年,共經曆了五代君主。始於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結束於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的去世。雖然曆時不長,但都鐸王朝處於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這樣一個關鍵時代,因而其實施的各項政策也極具時代特色。熱播的美劇《都鐸王朝》活色生香地演繹了伊麗莎白一世的父親亨利八世的羅曼史。
英西大海戰
觀點:英西大海戰是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海戰之一,它決定了近代早期歐洲的命運,它標誌著17世紀英國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權開始向英國轉移,英國進入世界海洋霸權和商業霸權的爭奪中心。
公元1588年的春天,大西洋的裏斯本港彙聚了130多艘戰艦,它們從四麵八方而來。船的桅杆和檣帆上掛滿了無數麵西班牙王國的旗幟和基督、聖母的繡像,迎風招展。這就是西班牙國家艦隊,國王菲利普二世驕傲地將它命名為“無敵艦隊”。西班牙與英國相隔遙遠,何況動用如此龐大的艦隊冒險遠征呢?
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爾特因1568年國內發生政變而被廢黜後逃亡到英國。她一到英國,就成了伊麗莎白一世的階下囚。瑪麗被囚以後,英國反對伊麗莎白的天主教上層分子,馬上掀起武裝暴動,想把瑪麗救出監獄,並擁立她為英國女王。
為了鞏固自己的女王寶座,伊麗莎白於1587年2月以“陰謀分子”的罪名將瑪麗斬首。瑪麗被處決,是歐洲天主教會的一次嚴重的失敗。教皇立即頒發特別詔書,號召天主教徒去同英國作戰。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首先響應。為了遠征英國,他花費了整整一個夏季的時間,集合和裝備了這支大艦隊——“無敵艦隊”。
其實,菲利普二世不僅僅是為了替瑪麗報仇才去跟英國打仗的。他最惱火的是,英國一直利用海盜到他所屬的殖民地進行走私貿易,劫掠西班牙運載金銀的船隻,使西班牙遭到巨大的損失。如果不打敗英國,就不能維護西1580年,來自普利茅斯的“海盜爵士”弗朗西斯·德雷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親自完成環球航行的人(大家都知道麥哲倫在探險途中遭遇意外死亡,是由他的船員最終完成環球航行的)。在這次曆時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隊不僅掠奪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還襲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港口。滿載而歸的德雷克給投資者帶來了千倍的利潤。作為資助者之一,伊麗莎白一世分到了16。3萬英鎊的紅利,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當時政府一年的支出。
高貴的女王親自來到了德雷克的座艦上,隆重地授予德雷克——這位職業更準確地說是海盜的人——爵士稱號。同胞的成功和女王的鼓勵,撐起了英國人遠涉重洋的信心,越來越多的人前赴後繼地加入到海外掠奪和貿易的行列中。
西班牙“無敵艦隊”於1588年5月從裏斯本港啟程,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於7月21日逼近英國西南海岸,在普利矛斯港外拋錨,並擺開了戰鬥隊形。英國艦隊一接到命令就出港與西班牙艦隊展開了大戰。
曆時近10天的英西大海戰最終以西班牙的失敗宣告結束。這次大海戰,“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滅,而英國艦隊總共隻有100多人戰死。從此以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的霸權,一蹶不振,很快衰落。英國則一躍而成為海上強國,到處強占殖民地,大力發展海上貿易,從而加速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菲利普二世
菲利普二世是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的兒子,1556年~1598年期間任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國王。他總共繼承了下列領地:西班牙、尼德蘭、西西裏與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米蘭及全部西屬美洲和非洲殖民地。他執政時期是西班牙曆史上最強盛的時代。在菲利普二世治下,西班牙的國力達到顛峰,曆史學家常以這段時間為哈布斯堡王朝之稱霸歐洲。菲利普二世雄心勃勃,試圖維持一個天主教大帝國,但最終未能成功。
海盜與各國殖民史
觀點:隨著新航線的開辟,歐洲各國的航海貿易和對殖民地的野心提供了海盜活動最大的溫床。海盜們為了追逐財富鋌而走險,蜂擁而至。他們不僅搶奪了航線上的大量黃金和財寶,其中的佼佼者還轉變身份,成為了殖民地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