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海盜的“黃金時代”(2)(2 / 3)

伊麗莎白時代也是英國探險業發達的時代。有前往東歐俄國的探險,有馬丁·弗羅比歇和約翰·戴維斯發現通往遠東的西北之路的創舉,有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環球航行,有沃爾特·羅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無意中發現了英國移民的奇遇。

登基後不久,伊麗莎白女王就開始為如何壯大英國的實力而費盡心思。擺在她麵前的難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對內,如何處理英國國內的宗教派別之間的尖銳矛盾,降服處處與她作對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爾特;二是對外,怎樣將英國海軍訓練裝備得更加強大,從而擊敗來自大洋彼岸的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王國的“無敵艦隊”,並最終使英國登上海上霸主的地位。前一個問題首先得到了解決。伊麗莎白執政不久就通過了“至高權力與同一性法案”(1559年),確立英國聖公教為正式的英國宗教。

溫和的英國教徒對這個法案感到非常滿意,然而新教徒卻想要進行一場更激進的改革。但是伊麗莎白在其整個統治期間,都堅決的貫徹執行了1559年的這個折中式法案。

不久,蘇格蘭女王瑪麗避難來到英格蘭,但立刻被伊麗莎白女王囚禁起來。伊麗莎白沒有選擇,因為瑪麗是天主教徒,也完全有權繼承英國王位。而瑪麗正是因為在蘇格蘭為天主教做了一些愚蠢的決策,被幾乎全是新教徒的蘇格蘭人民驅逐出來的。如果針對伊麗莎白的叛亂或暗殺得逞了,英國立即就會再有一個天主教女王。事實上在瑪麗被監禁的19年期間,的確發生了幾起反對伊麗莎白的陰謀,而且有大量的證據表明瑪麗參與了這些陰謀。1587年,瑪麗終於被送上了斷頭台。伊麗莎白勉強在死刑執行書上簽了字,她並不想讓這位表妹就這樣死去,但她的大臣和大多數議員巴不得早就把瑪麗處以死刑了。

同時,伊麗莎白開展了靈活多變的對外政策。1560年她締結了愛丁堡條約,該條約提出了一個英格蘭與蘇格蘭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這時候英國與法國爭奪利益的戰爭結束了,而且兩國的關係也逐漸得到了改善。但是宗教形勢卻迫使英國與西班牙發生了衝突。

伊麗莎白一開始是企圖避免戰爭的,但是西班牙的天主教勢力卻非常好戰,西班牙和以新教徒為主的英國之間的戰爭無法避免。期間,發生在荷蘭的一場反對西班牙統治的叛亂是起積極作用的一個因素。荷蘭的叛亂分子大多數是新教徒,西班牙企圖平息這場叛亂,於是伊麗莎白就對荷蘭叛亂分子予以援助。伊麗莎白本人並不十分熱衷於戰爭,但是大多數英國人以及她的大臣和議會倒比她更熱衷於戰爭。因此當與西班牙的戰爭最終在16世紀80年代末期爆發時,英國人民是堅決支持伊麗莎白的。

伊麗莎白長年不斷地發展英國海軍。她鼓勵私掠船、海盜,像德雷克爵士以及其他的人那樣去擴大英國的對外貿易,去新航線開拓殖民地,甚至襲擊西班牙的貿易。女王向有誌於海上冒險的武裝民船主頒發“私掠許可證”,他們就像私掠船主一樣行動,基本上就是海盜行為了,但如果這些武裝民船和西班牙發生衝突,女王可以否認他們和她有關,並且說他們是違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這樣一來,女王可以在暗地裏策劃一些針對西班牙的行動,但又不會傷害到大不列顛的國家名譽,而且還可以增加英國海軍的勢力。女王把這項政策看做是發展國家的一種必要方式。

當時,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一直在策劃侵略英國,他也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對新教徒國家深惡痛絕。在國家財力的支持下,菲利普二世迅速組建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無敵艦隊。無敵艦隊所擁有的艦隻幾乎和英國艦隊相差無幾,但是專業水兵的數目卻比後者少得多;況且英國水兵訓練有素,船隻的質量較好,並擁有更多的火力裝備。1588年雙方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英西大海戰,以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英國的這場勝利牢固地樹立起了其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

伊麗莎白是有名的勤儉持國。在她早期執政的歲月裏,英國國王政府的財政狀況很好。但是由於與西班牙戰爭耗資巨大,在她晚期執政的歲月裏,國庫狀況不佳。但由於國王政府保持廉潔,整個國家還是比她登基時繁榮昌盛。

伊麗莎白從未結婚,她的死意味著都鐸王朝的結束。她的繼承人是詹姆士·斯圖亞特。他是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接位時詹姆士當時已經成為蘇格蘭的國王。就這樣,英格蘭和蘇格蘭同歸一個君主,在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下,開始了大不列顛帝國統一進程的第一步—王室聯合,但英格蘭和蘇格蘭依然被國際承認為兩個國家,而兩個國家依然保持自己獨立運作的政府。伊麗莎白一世死後5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了,英國成為了一個短暫的共和國。

血腥瑪麗

瑪麗一世,亨利八世的女兒,1553年成為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是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她的主要事跡是曾經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複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而被英國人民稱為“BloodyMary”(血腥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