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的海盜使用的常規武器主要是短火槍和水手彎刀。由於體積較小,短火槍在使用和攜帶上都非常方便,是海盜的最愛;水手彎刀是海盜們的主要武器,它比一般的刀劍略短,刀身呈弧狀,更利於近戰劈砍,是白刃戰的絕佳武器。除此之外,海盜們還配有匕首、登船斧、火槍等有用的武器和工具。海盜船上則裝備了大炮,可以發射單顆大鐵球,也可以同時發射多顆小炮彈,另外還可以發射專門用來對付敵人桅杆的鐵鏈彈——用長鐵鏈連接的兩顆大鐵球。有些勢力強大的海盜船上還裝了火力強大的加農炮,由於射程遠,它可以輕易地在海戰中搶占先機,擊沉敵船或者使船體燃燒起來。
在一般航行時,海盜通常穿著粗布做的褲子和上衣在甲板上忙碌或跑上桅杆望。在交戰時有些海盜會穿上特殊處理過(基本上是塗抹鬆脂)的衣服或厚皮毛做的衣服,以抵禦刀劍襲擊。
在港口的酒館裏,他們會穿得衣冠楚楚,儼然像個紳士。這些海盜把搶來的華貴衣服穿到身上,有時候顯得不倫不類。有些海盜甚至戴著假發,臉上抹著脂粉,打扮得像倫敦的貴族子弟。海盜喜歡華貴的首飾,他們戴著手鐲、耳墜、珍珠、金項鏈以及從天主教國家的船隻上搶來的鑲嵌著珠寶的十字架。電影《加勒比海盜》中的傑克船長形象正是典型的加勒比海風格。
黑三角貿易
在16世紀到19世紀北大西洋進行的“黑三角貿易”即奴隸貿易。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構成三角形狀,由於被販運的是黑色人種,故又稱“黑三角貿易”。曆時400年之久。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是大西洋西部的一個邊緣海,是南北美洲之間的一片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海。有人曾把它和墨西哥灣並稱為“美洲地中海”,海洋學上稱中美海。北麵以古巴、牙買加及波多黎各為界,南到南美洲的北部海岸線,西邊是墨西哥,東邊則是一串珍珠項鏈般的小島嶼:維京群島、聖露琪亞和格林納等。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就有無數國家的殖民船和商船頻繁地行駛在加勒比海域。現在,加勒比海已經成為擁有沿岸國最多的大海。加勒比海有20個沿岸國,包括中美洲的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南美有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大安的列斯群島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以及小安的列斯群島上的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加聯邦、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加勒比海已經成為北美人度假的天堂。
海上女皇——伊麗莎白一世
觀點:伊麗莎白一世是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而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伊麗莎白一世於1533年出生在英國倫敦的格林尼治普雷森希宮。她父親是領導英國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親安娜·布琳是亨利的第二任王後。
由於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她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但她並沒有在其父親亨利八世死後(1547年)立即成為女王,她的異母兄弟艾德華和異母姐姐瑪麗依次繼承了王位,但在位的時間都不長。
在瑪麗一世上台時,因為宗教之爭(瑪麗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而伊麗莎白是新教徒),伊麗莎白被自己的姐姐關進倫敦塔。但很快曙光降臨,瑪麗一世無子而亡,伊麗莎白成為了她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麗莎白作為繼承人的安排。1558年,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女王和愛爾蘭女王。在當時,沒人能預測這位25歲的年輕女王會締造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其間充滿了豐富的戲劇、音樂、文學、自然科學,海權的擴張,快速累積的國家財富,宗教信仰上的和諧及容忍,以及飛躍的工業成長。
伊麗莎白時代有兩大特質,一是英倫文化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一是國勢達到頂峰狀態,這些都不是偶然出現的。她的時代帶給英格蘭人民的,正是他們今日理當享有的自由與人權。
伊麗莎白在位的45年(從1558到1603年)被認為是英國的黃金時代。一些最著名的英國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亞就活躍在這個時代。
這一成就中當然包含著她的一份功勞:她不顧倫敦地方當局的反對,支持莎士比亞劇院。
伊麗莎白時期對英國文化的發展非常重要。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英國對其他大陸的探索,尤其是對美洲大陸的探索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同她的父親,伊麗莎白本人也從事寫作和翻譯,她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一些她生前的演說和翻譯作品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