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海盜的“黃金時代”(1)(1 / 3)

發現新大陸

觀點: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這兩條新航線的開辟和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成功,促進了地球各大洲之間的交流,並形成了許多新的貿易路線,是人類文明進程中最重要的曆史之一。

1492年8月3日,3艘小型遠洋帆船承載著87名水手從西班牙南端的巴羅士港起航,向西駛去。率領這支船隊的克裏斯托弗·哥倫布站在旗艦“聖瑪利亞”號的船頭,遠眺無邊無際的大海,心情非常複雜,既充滿希望,又感到前途渺茫,還有幾分恐懼。但想到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中描寫的遍地是黃金的富裕國度,哥倫布重新堅定了信念。

哥倫布船隊發現第一塊陸地的日期是在1492年的10月12日,這塊土地就是著名的巴哈馬群島——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域。哥倫布以為這就是印度,故而把當地土民稱作“印第安人”。但是,岸上沒有一點《東方見聞錄》中描繪的繁榮景象。船隊隻能繼續向南,到達如今的古巴和海地。在那裏,他沒找到黃金和香料,隻看到一些十分落後又原始的野蠻人與叢林。哥倫布最終在1493年3月決定返回西班牙,他的第一次航行就此結束。雖然哥倫布沒有到達印度,但他的遠航為西班牙人的殖民事業打下了基礎。之後,哥倫布又三次航行到美洲,陸續發現了牙買加、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和巴拿馬等地。雖然沒有見到書中的印度,但他認為自己發現的這些陸地肯定是印度周邊的亞洲地區,直到他於1506年逝世。

哥倫布率領的西班牙船隊發現新大陸(當時人們還認為是接近印度的東方陸地)的消息傳遍了西歐。麵對西班牙將稱霸於海上的挑戰,葡萄牙王室決心加快探索通往印度航線的海上活動。葡萄牙王室將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給了年富力強,富有冒險精神的貴族子弟達·伽馬。

1497年7月8日,達·伽馬率領由140多名水手和四艘中型帆船組成的船隊,從葡萄牙首都裏斯本啟航,踏上了尋找印度的探索之旅。船隊航行了將近4個月時間和4500多海裏之後,來到了與好望角毗鄰的聖赫勒章灣,然後通過好望角駛進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1497年聖誕節時,船隊來到南緯31°附近一條高聳的海岸線麵前。繼後,達·伽馬決定逆著強大的莫桑比克海流北上。他們繞過非洲中部讚比西河河口,抵達了今肯尼亞港口蒙巴薩,當地酋長為達·伽馬率領的船隊提供了一名經驗豐富的導航者,即著名的阿拉伯航海家艾哈邁·伊本·馬吉德。達·伽馬船隊於4月24日從馬林迪港口啟航,乘著印度洋的季風,依靠馬吉德的導航,一帆風順地橫渡了浩瀚的印度洋,終於在5月20日到達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該港口正好是半個多世紀以前,我國著名航海家鄭和所經過和停泊的地方。達·伽馬船隊在卡利卡特休整了3個月,並采購了大量貨物準備帶回葡萄牙。8月29日,達·伽馬率領船隊返航,途中又經過馬林迪的時候,他認為這裏對此次航行來說意義非凡,是整個航程的重要轉折點,就在岸上建立起一座紀念碑。這座紀念碑至今還存在,作為開辟歐洲到印度新航線的永久證明。1499年9月,達·伽馬終於回到了裏斯本,開航時三分之二的水手喪生在行程中,但運回的香料等貨物在歐洲的獲利為這次遠征費用的60倍。

15世紀末期,歐洲已經形成比較強大的獨立國家,如英國、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了促進國家的發展,任何有益的事業都可以國家讚助的形式進行。當時的科學技術的提高和地理知識的進步,使遠洋航行成為可能,為開辟新航路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古希臘地理學家的地圓學說日益流行。在航海方麵,歐洲的造船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當時的歐洲人已能製造適宜遠航的多桅快速的大型貨船,其載重量達數百噸甚至千噸。同時,中國發明的羅盤在歐洲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它讓船員們在大海中航行可以不迷失方向,這使遠程航海成為可能。

1405~1433年間,中國明朝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先後訪問亞、非洲30餘個國家和地區,最遠抵達今肯尼亞的馬林迪港口,並繪製了完整的航海圖,可以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印度和阿拉伯的航海家也早就航行在印度洋上,他們還沿非洲東岸向南航行,最遠到達今莫桑比克。同時在歐洲出現了一批敢於冒險的航海家和讚助者。在新航路的發現中,哥倫布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人物(據說哥倫布也曾在1476年加入過一隻法國的海盜船隊,他的航海技術正是在那個時候鍛煉出來的)。

進行東西方貿易的商路在15世紀末以前主要有三條。一條是陸路,即古老的“絲綢之路”,從君士坦丁堡登陸,經小亞細亞、黑海和裏海南岸至中亞,再翻越帕米爾高原到中國。另兩條是海路:一條從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起航,經兩河流域到達波斯灣;另一條是從埃及經過紅海到達波斯灣,然後再換船到達印度和中國。這三條商路需要經過意大利、阿拉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轉手,才能將貨物運抵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