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靠品德;成才,靠領導力;成器,靠洞察力、變通力、創造力。
“好馬”的激情是需要“伯樂”的發現和激發的,通過改變頭腦的觀念,我們可以改變孩子的生活,其中暗示和激勵,是有效的方法。
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名篇《最後一片樹葉》,講述了一個在華盛頓寫生的女畫家瓊西的故事,她不幸得了肺炎,躺在旅館床上的時候,注意到床邊一棵常春藤,幹枯的枝條上,有一片僅存的樹葉。不知為何,她將這片僅存的樹葉作為自己生命的象征,設想一旦樹葉飄落,就意味著自己要死了。這天晚上,暴風雨突然來襲,瓊西很傷心,以為葉子一定要落了,哭了整整一個晚上。但是第二天,她拉開窗戶一看,葉子依然存在,於是她十分開心,病情也好轉了很多。
其實她看到的那片樹葉是一位老畫家畫在牆上的。這片仍然“存在”的樹葉,激勵了瓊西,其實,我們都知道,真正激勵瓊西的不是這片樹葉,而是瓊西內在的,相信樹葉存在自己就存在的一種心理暗示。
這種暗示的力量是強大的,能引導人的觀念產生巨大的變化。同樣的道理,我認為在孩子的成長期,學會運用暗示的方法引導孩子獲得積極的樂觀的自我認可,能幫助他們取得巨大的進步。
聰明媽媽應該學會用積極的暗示法教育孩子。我教的那些學生,每天都要做這麼一個“作業”——填寫7張不同顏色的“彩虹卡”——當和同學相處一天快結束時,選一張卡片在上麵寫上祝福與肯定的話,送給自己認為今天表現最好、最值得學習的人。
我發現這是一種很好的激勵,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別人的優點,同時也收到別人同樣的祝福。暗示是一種心靈能量,能引導孩子向積極的方向轉變。
而在孩子午休的時候,我選擇放催眠音樂,將想傳遞給孩子的東西直接灌輸到他的潛意識中。這是我在我家也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比如和孩子睡前20分鍾手拉手時間,有些時候孩子說著說著就睡著了。我就輕輕俯下身,溫和地在兒子耳邊低語,說那些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正能量的話語。
事情真的就是如此神奇!如果一個孩子一再懷疑自己的記憶力,他很可能就真的記不住。同樣,讓孩子每天重複說“我恨自己,我真的恨自己”“為什麼我老出錯”,可能他無法做對任何一件事。這是自我暗示的消極作用。
通過一些積極暗示的方法,在引導孩子的實踐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前兩年我為一些6歲到16歲的孩子開辦夏令營。開學之初孩子們的情緒還不穩定,我希望嚐試一些新方法調動他們的情緒。比如,我讓孩子們從一個隻能伸進去一隻手的紙盒中選取一張卡片,卡片上有好看的卡通人物,並且附有兩句話,然後告訴孩子們,這些話就是他們當月的幸運語。我給每個孩子解釋了卡片上的內容以及幸運語代表的意思,還要求他們隨後幾天每天重複那些幸運語:“今天,我很高興地結識了幾個朋友”“我很有信心,我有力量”“今天我學了了不起的本領”“今天我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