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是中醫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最早的醫學專著為郭誌邃的《痧脹玉衡》,其言:“刮痧法,背脊頸骨上下,又胸前脅背肩臂痧,用銅錢蘸香油刮之”。其治病機製如《素問?皮部論》所言:“凡十二經脈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十二皮部與髒腑、經絡密切相關,采用刮痧療法,可以激活和調節人體經絡、髒腑功能,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使人體恢複健康,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現代醫學認為,刮痧療法集防病、治病、保健、康複於一身。內病外治,操作簡便,純係自然療法而無任何副作用。其治病機製為:刮痧療法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排泄,促進血液、淋巴液、組織間液的循環,增加組織細胞供氧,促進激肽,5?羥色胺等致痛物質的分解和排泄,促進細胞的再生和活化,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改善人體的消化、神經、內分泌、循環、呼吸等係統的功能,從而加強了人體防病抗病的能力。
一、刮痧療法治療冠心病的常用穴位
1.刮痧療法治療冠心病的有效經穴
(1)心包經:內關穴
(2)胃經:豐隆穴
(3)膀胱經:心俞、膈俞、厥陰俞
(4)任脈:膻中穴、巨闕穴
(5)脾經:公孫穴
2.刮痧療法的一般順序和方法
(1)一般順序:背部、胸部、後手腕掌側;小腿前側;足內側。
(2)一般方法:刮厥陰俞、心俞、神堂,至陽;點揉天突、膻中、巨闕;刮曲澤、內關及上肢前側、足三裏、三陰交;點揉太溪。放痧穴:大敦(圖13?1)。
圖13?1冠心病(心絞痛)的刮治部位
二、刮痧療法防治冠心病的注意事項
刮痧對緩解和減少心絞痛發作有一定療效,但在心絞痛發作頻繁及程度加重時,應及時采用藥物治療。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清淡,忌煙酒厚味,避免勞累和情緒波動。可重點刮痧背部的心俞和厥陰俞、至陽及其附近找到的敏感點或壓痛點。
第二節常用的器具與介質
一、刮痧器具
1.特製刮痧板選用具有清熱解毒作用,而且不導電、不傳熱的水牛角製成,在幾何形狀上做成不同的邊、角、彎及不同的厚薄以適應不同人體部位及穴位的刮痧需要。
2.小蚌殼小蚌殼為沿海或湖泊地區漁民常用的一種刮痧工具。小蚌殼要選取邊緣光滑或磨成純緣的,在進行刮痧操作時,操作人員用右手持蚌殼一邊蘸水或蘸植物油,一邊在患者身體的特效穴位上刮痧,以刮出紫黑色的痧點為止。
3.瓷湯匙選取邊緣光滑而且無破損者,用其緣。刮法同小蚌殼刮法。
4.銅質的硬幣這是20世紀50年代以前最常用的一種刮痧工具。一般選取邊緣比較厚而且沒有殘缺的大銅錢幣為佳,刮法與小蚌殼相同。
5.有機玻璃紐扣這是一種較常用的刮痧工具,它取材方便,消毒清潔簡便。應當注意選取邊緣光滑,便於拿捏,體積較大的紐扣。刮法與小蚌殼刮法相同。
二、刮痧介質
刮痧介質是一種塗沫在刮痧工具與人體表麵之間的潤滑劑,它可以減少刮痧時的介質阻力,避免刮傷或擦傷皮膚,使刮痧療法能夠順利進行。現將幾種常用的刮痧介質介紹如下。
1.油劑常用芝麻油或其他植物油。
2.水劑常用涼開水。
3.太極平衡刮痧劑是刮痧專家陳誌敏研製的一種刮痧介質。其主要成分有當歸、川芎、紅花、冰片、薄荷、藿香、芝麻油等。它具有活血行氣、疏經通絡、排毒祛瘀、消炎止痛及調節髒腑、平衡陰陽等功效。
第三節操作方法、體位、部位及
治療原則一、操作方法
刮痧方法包括持具操作和徒手操作兩大類。持具操作包括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3種。刮痧法又可分為直接刮法和間接刮法2種。
直接刮法是用刮具直接接觸患者皮膚,在體表的特定部位反複進行刮拭,是刮痧療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根據患者所患疾病的性質與病情,選擇合適的體位,並確定治療部位,盡量暴露,用毛巾擦洗幹淨,也可用75%乙醇擦試消毒,以防感染。
2.一般右手持拿刮痧工具,靈活利用腕力、臂力,切忌生硬用蠻力,硬質刮具的鈍緣與皮膚之間角度以45°為宜,切不可成推、削之勢。
3.刮痧時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以皮下出現微紫紅或紫黑色痧點,斑塊即可。
4.用力要均勻、適中,由輕到重,不可忽輕忽重,以能耐受為度,刮試麵要盡量拉長。
5.任何病症,宜先刮拭頸項部,再刮其他患處。一般原則是先刮頭頸部、背部,再刮胸腹部,最後刮四肢及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