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按 摩 療 法(1 / 2)

按摩又稱推拿,是在人體體表經絡穴位上運用手法來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內科按摩療法是依據中醫學辨證論治和經絡學說,通過按摩手法技能,循經取穴,在患者體表特定部位和穴位上作功,刺激體表,調節經絡和髒腑功能,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它屬於自然療法的範疇。

按摩是中醫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學說,髒腑經絡等學說。按摩療法具有疏通經絡、滑利關節、調整髒腑氣血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其作用途徑主要是在人體體表的經絡穴位上施用手法,通過經絡內聯外絡,氣血循行流注而產生局部及全身的作用。

一、穴位按摩

1.按揉雙側心俞、肺俞、膈俞。治療時,宜先緩和按揉,以患者略感酸脹感為度,每穴按揉2分鍾。

2.按摩內關、膻中、神門、通裏等穴。按揉速度要均勻,力度宜由輕漸重,還可用手、足做胸部及心前區按摩,宜順時針方向或自上向下動作。

3.指摩雙側腎俞、胸悶甚者,加揉中府穴;有結代脈者,加揉足三裏穴。

二、自我按摩法

1.每天按揉內關穴大約5分鍾。內關穴在腕關節正中上2寸。

2.雙手交替按摩頸部肌肉。即用右手拿左肩,左手拿右肩,左右雙手交替按摩後頸肌肉大約10分鍾(圖12?1、圖12?2)

3.雙手從腋下向胸腹方向推揉兩脅肋下大約20下(圖12?3)。

圖12?1背部穴

圖12?2按揉背部兩側膀胱經

圖12?3擦脅肋部

4.平坐位,雙足著地,以腰帶胯左右旋轉20~30次。

5.用示指、中指搓擦尾骨,即肛門上方大約1指處,搓至發熱。

三、辨證論治按摩法

1.氣滯血瘀型

(1)加按揉肝俞穴:用拇指螺紋麵著力按揉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肝俞穴2~3分鍾,以左側為主,手法宜輕柔、滲透。

(2)加按揉腎俞穴:用拇指螺紋麵著力按揉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腎俞穴2~3分鍾,以左側為主,手法宜輕柔、滲透。

(3)加揉膻中穴:用食指或中指螺紋麵輕揉前正中線,平第4肋間隙處的膻中穴1分鍾,以微感酸脹為度。

(4)加按揉期門穴:用拇指螺紋麵按揉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處的期門穴1分鍾,著力宜輕柔,以微感酸脹為度。

(5)加按揉章門穴:用拇指螺紋麵按揉第11肋端的章門穴1分鍾,以酸脹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