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軍權分解
對於議會下院提交的這份議案,王財並不感到奇怪,這些天他聽到風聲,那些議員們整天在議會大廳裏吵吵鬧鬧尋找一個更為合理的削弱皇權的辦法,隻是王財沒有想到在最終的投票中會有這麼多議員投了讚成票,不過王語萱在關鍵時刻維護父親的態度還是讓他很滿意的,畢竟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是如何回應議院下院的要求,卻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事實上這個議案在議會上院幾次討論都沒有達成統一意見,二皇子定漠毫不猶豫的出言反勸,甚至還指責下院議員叛國謀逆,應當立刻解散議院下院,但是石達開卻提醒定漠,根據憲法,皇帝隻有在內閣提出解散議會下院的申請後,才能解散議會,此刻內閣並沒有任何申請,皇帝是不能隨便解散議會下院的。
眾人意論紛紛,最終拿主意的還得是當今皇上,議會上院雖然也奉行投票製度,但實際上皇帝的意見起到了最重要的決定作用,往往在王財發表意見之後,結果也馬上便有了分曉,因為所有人都清楚,掌握國家實際軍、政大權的皇帝隻需要動一動嘴巴,這些不安份的議員個個都不得好死,也正因為如此,在沒有弄明白皇上的心思之前,議會上院的老臣誰也不會輕易表態。
而王財的心中也是非常矛盾,他知道議會下院的意見對於國家來說卻實是好的,軍人必須獨立於國家政治體係之外,避免軍人幹政和軍事政權的可能性,但是這樣一來就會有兩個不利的因素,一是軍隊的發展受到完全不懂軍事的文官體係製約,以美國為例,軍方想要得到政府財政拔款,就要多方遊說議員,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大量戰艦、裝備被拆毀、轉賣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二來就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非常重視權力的國家中,皇帝不掌握軍隊,就好比是身攜萬兩黃金的孩童,人人都眼熱他身上的財物,而孩童卻根本無力保護自己,王財絲毫不懷疑當自己放棄了軍權後,用不了幾代時間自己的後代就會有不測的危險。所以完全放棄兵權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皇帝手中必須有一支直屬的禁衛軍來保護皇族的安全,沒有理由在辛苦打下帝國江山之後,還被人掏了墳嘛。
然而上議院尚未做出決定之前,天京城內發生了一件誰都沒有想到的事,忠於皇室的國防軍將領(主要是下級軍官)不滿皇室對議院和文官政府的一再妥協讓步和不久前十幾名高級軍官被皇帝革職,他們把帳全部算到了權力越來越大的議會頭上,因此突然發動兵變,打算用兵諫的辦法迫使朝廷轉向強硬,一夜之間殺死了十七名議會下院議員。雖然這次兵變的規模非常小,第二天便被倪守道率領西北軍鎮壓,但是造成的影響極其惡劣,原本與朝廷站在一條線上的議會受此變故之後,態度急劇變化,議員們認為正是由於皇帝不滿意議會要求削弱皇室兵權的議案,暗中指使這些士兵刺殺議會議員,想迫使議會自動放棄議案,一些固執的議員居然跑到西華門68號靜坐示威,要求皇上嚴辦殺人凶手。
一百多名激進的年青軍官鬧出這麼一手當真讓王財措手不及,他早就知道最近對軍隊的打壓令軍方很不滿,但是王財自信他對軍隊有足夠的控製力,根本不相信士兵會顛覆朝廷,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士兵們把不滿轉移到了議會頭上,認為是議會不斷的逼迫朝廷,才造成軍方勢力的萎縮,結果終於激起這場兵變。
此時此刻皇帝的態度非常重要,如果王財站在軍隊一邊,那帝國民主改革將徹底結束,長期以來皇室在民眾中的形象也將被顛覆,而處罰兵變士兵雖然可以暫時緩解軍方與議會的爭執,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消減雙方仇視,甚至還會讓軍方對皇上也產生不滿。
上議院一連詔開幾次緊急會議商討應對之策,還是首輔大臣王闓運向皇上獻上良策:“皇上,臣以為此案來的非常及時,那一百餘名參加兵變的士兵必須按軍法處死,一來他們違反軍紀,倘若不按軍法嚴辦,那將來如何治軍?今日這些士兵雖然是忠於皇室的,但將來說不定就有人以此為機,禍亂國家,二來皇上也可以用他們的人頭來平息議會的不滿,除此之外,臣以為皇上可以借此次兵變向議會提出軍隊目前不太穩定,為了防止軍隊嘩變,皇上暫時不能放棄兵權的建議,臣相信經過這件事情,議員們也會清楚有些事情急於求成對誰都沒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