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軍權之爭
定漠預感不妙,定溯也是一頭水霧,理藩院幹的好好的,父皇突然下令免除了他理藩院的職務,派他去禁衛軍做了一名營長,而空缺的總參謀長一職則交給了即將回京的朔方候倪守道,在定溯看來,他的弟弟定漠遠遠比他更適合擔任軍職,找父皇說了幾回,父皇都是一臉嚴肅的說“居安思危,非知兵不足以壯國防,身為皇子應該對軍隊有一定的感情,應該對士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定溯又不明白了,倘若真是這個意思,那為什麼不把定漠安排到入仕?他在朝鮮這次立了大功,入仕根本不會有什麼阻力,反而讓他掛了個上議院議員的名頭天天晃蕩,真不懂父皇的用心,所幸的是他們兩兄弟並沒有因為這一切而有任何不快,自打定漠回京後,兩兄弟天天晚上都抵足夜談,兩年沒有見麵,感情仍是如此深厚。
而王財卻有自己的打算,縱觀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更替,皇位傳承,總是會發生一些流血事件,而隨著這些悲劇而來的往往就是瘋狂的內戰,對於王財來說,多少帝國忠勇將士拚殺而來的強大帝國如果因為內戰而分崩離析,那不但是悲劇,而且是可笑的諷刺,這是他全力所要避免的事情,因此他必須選擇一個可靠的皇位傳承製度,讓每一位繼任的皇帝都得到大多數國人的支持,而其他皇子就必須做出牲。
考慮了很久,王財最終決定把皇位傳承的權力交給帝國議會,在相互製衡的帝國政治架構中再增加一個平衡皇族權力的因素。按照王財的想法,現任皇帝在任期滿三十年、現任皇帝決定選擇皇儲或者現任皇帝駕崩時,下議院便有權在皇帝提名的若幹皇子中進行公正的選舉,得到下議院多數支持的皇子將再次經過上議院審核 ,如果上議院也以多數票接受下議院的選舉結果,那麼皇帝必須接受兩院決議,冊封該皇子為皇太子,如果上議院否決下議院選舉結果,那麼上院議長必須在下議院議會上向全體議員解釋否決的下院決議的理由,隨後經過三個月的上、下院溝通協商後,下院將再次舉行選舉,而第二次的選舉結果將是最終結果,無論是上議院還是皇帝本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在冊封皇太子之後,現任皇帝必須在一年內退位,由皇太子繼皇帝位,前任皇帝履行監國權,在為期三年的行政監國期內,前任皇帝仍然為帝國三軍統帥,並有權向新皇帝提供政策建議,三年監國期之後,前任皇帝將向繼任者移交所有權力,帝國新皇帝開始履行皇帝使命。而且王財為所有皇子都設定了繼承皇位的限製要求,有權被皇帝提名的皇子必須在軍隊服役至少三年,擔任地方行政主官(市長以下)至少三年,同時必須經過長達九年的帝國完整教育。也就是說,培養一位合格的皇位繼承人至少需要近二十年時間,這實際上是保證了每一位皇子都經過了嚴格的教育,保證他們能夠在任何時候都做出相對正確的決定,同時擔任地方行政主官和參軍服役能夠保證每一位皇子都與他們士兵和百姓在一起,能夠真正了解到下層國民的需求。而其他皇子除了獲得皇室的血統、榮譽外,在個人權力、義力上與任何一位普通帝國國民沒有任何區別,相反,如果他們行為失檢、從事違法活動等,那除了受到國法懲罰外,還將革去皇室的一切榮譽。
這樣的設置王財也不明白是否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未來的每一位皇帝都得到國民最大程度的支持,從而保證皇族的世代延續,但有一點他非常清楚,這樣的設置必定將把皇室的權力進一步弱化,但是以此換來的卻是皇室將保證最大程度上的優化傳承,對於王財來說,他必須盡快為下議院培養出兩位合格的後選皇子,將定溯派往禁衛軍便是讓熟悉政務的皇長子也對軍隊有一些感情,至於定漠,在朝鮮的兩年時間裏,他已經證明了自己在完全有能力獨當一麵——除了他爭強好勝的個性以外,而他的個性是否是國民所需要的,將由代表國民的下議院來選擇。
隨著全國各級議院的建組成功,帝國上上下下都觀注著象征著國民行使國家權力的下議院的建立,而在全國大選後的半年後,皇帝陛下親自領導的上議院批準了議會下院提交的組閣名單,新的帝國內閣首輔大臣仍然由文德公王闓運擔任,其它各部首腦半數進行了調整,很多跟隨皇帝陛下多年的老臣被降職調用,而一些精通西學,在經濟改革中極有建解的專家得以進入帝國政府高層,考慮到老臣們的感受,皇帝陛下親自舉行了帝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榮譽授銜儀式,冊封了七個候爵,二十一個伯爵,以嘉獎他們為國家做出的重大貢獻。在他們離職前的最後一天,王財在西華門68號設宴,親自款待這些老臣,席間論及往事,無人不淚如雨下,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