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九重幻象—認知與決策偏差(2)(2 / 3)

一個人的死是一個悲劇,千百萬人的死卻僅僅是個統計數字。行為經濟學稱之為“執著於代表性”。

律師在進行說服力訓練的時候,會注意增加說服性細節。比如在辯護的時候,一句話有兩種措辭方式:

A.被告離開事發現場。

B.被告害怕惹來麻煩,匆匆離開事發現場。

你認為哪句話更具有說服力:

作家在進行寫作技巧訓練的時候,也會渲染情節,將讀者帶入虛擬真實。

A.狐仙離去,書生死了。

B.狐仙離去,書生終日思念,在鬱鬱中病死了。

你認為哪一個更真實(假設真的有狐仙):

事實上,書生終究會死的。也許另結新歡,慢慢老死。也許會死於無妄之災。

我們再作一個測試。

霍雨晴是一位28歲的單身女性,聰穎機敏,性格直爽。她主修哲學,在念大學期間,就關注社會公平、環境保護等問題,曾參加過倡議保護藏羚羊的活動。

你認為,以下哪個選項最可能符合對霍雨晴的真實描述?

A.霍雨晴是一位雜誌主編。

B.霍雨晴是一位雜誌主編,同時是一位NGO(非政府組織)成員。

請選出你的答案:

卡尼曼曾經多次作過類似的測試,平均85%的被試者選擇了B。

其實A已經涵蓋了B。你選擇B,就等於承認A。

卡尼曼總結:隨著情景中細節的增加,該情景發生的概率隻能降低。但由於多數人更注重代表性,它的可能性卻在上升。

再看一個例子。

未來5年,你認為最可能發生的事件是:

A.美國與俄羅斯爆發核戰爭。

B.美國與俄羅斯爆發核戰爭。一開始,美國隻是為與俄羅斯爭奪一些戰略能源,產生了小的軍事摩擦,隨著雙方軍事衝突的日益升級,時局失去控製,終於爆發了核戰爭。

請選出你的答案:

這個測試更加有迷惑性,因為B項有迎合人們邏輯的推理在其中。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出的一道題

瑪麗蓮·莎凡特,是迄今為止吉尼斯世界紀錄所認定擁有最高智商(IQ)的人。瑪麗蓮平時從事文學創作,也編寫劇本,並長期在《Parade》雜誌開辟名為《Ask Marilyn》的專欄,專門回複讀者各式各樣的問題,從數學到人生都有。這是瑪麗蓮在其專欄上介紹過的一道概率問題。

最後,瑪麗蓮小姐公布,正確答案是:“應該改選另一扇門。”

這一問題引起了美國公眾的廣泛關注,大約有一千所大、中、小學,進行過該題目的測驗,從二年級的小學生到研究生都參與了爭論。

在給瑪麗蓮小姐的一萬多封讀者來信中,有約一千封是具有博士學位的讀者寫來的,他們全都說:“瑪麗蓮你錯了!”

他們紛紛批評這個智商最高的人腦筋太笨,他們認為,主持人既然把沒有車的那扇門打開了,剩下的兩扇門後麵是汽車還是山羊的可能性各占一半,堅持原來的選擇也好,改選也好,選中車的機會都是二分之一。

有一個人說:“這個國家的數學文盲已經夠嚴重了,不需要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來雪上加霜。”

喬治·梅森大學的薩克森教授在信中這樣寫道:“……你在胡說些什麼!我來解釋給你聽:主持人把沒有汽車的一扇門打開了,剩下的兩扇門的後麵有平等的機會是一輛車,它們的概率都是二分之一,因此不必換選二號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