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曼·巴納姆是一位著名的雜技師,他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鍾都有人上當受騙”。
當我們用一串普通、含糊不清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它,認為敘述中所說的反映的就是自己。這種現象被稱為“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有句名言:“每分鍾都有一個傻瓜產生。”這個江湖騙子深知成功的規則是“具有每個人身上的一點東西”。而這也正是不科學的人格勾畫、占星和筆跡分析(筆跡學)的共性。
心理學家伯純(Bertram)在1948年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告訴他的學生,將為他們實施一項人格測驗,並在施測完後,給每一個人“獨特簡短”的人格描述;並請學生評斷此項人格描述是否符合他們的實際個性。
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負往往很不現實。
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
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
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管外表上顯得很放鬆,其實你內心有些緊張。
你有時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
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製。
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
你認為在別人麵前過於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學生給予的回饋結果顯示大家覺得測驗結果的人格描述相當準確。而事實上,伯純給學生的人格描述隻有一種,而且很含糊。
偏見的形成
飛機失事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搭乘飛機甚至比走路還要安全。然而,一次飛機失事就會引來全球媒體的關注,足以使很多人產生“飛行恐懼症”。
其實,走在路上飛來橫禍的也不計其數,每天死於車禍的人成千上萬,卻鮮有誰患了“走路恐懼症”或者“公交車恐懼症”。
泰勒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舉過一個例子:“在美國,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就是,如果你問別人,是自殺比較普遍還是他殺比較普遍?人們會說他殺更普遍。但是事實上,在很多州,自殺更為多見。造成偏見的原因,正是媒體的作用,因為謀殺在報紙上出現得更多。”
康乃爾大學營銷學教授愛德華·拉索,曾與同事一起,對一群學生做了這個實驗—
以下是旅遊指南介紹的兩家餐廳,你覺得哪一家更具有吸引力:
A餐廳是本地區少有的幾家高檔餐廳之一,裝飾豪華而羅曼蒂克,有木質雕刻的天花板、大理石鑲嵌的壁爐,牆上還掛著名家書畫,桌上燭光閃閃。餐點包括馬沙拉白酒小牛肉、小圓腓利牛排。一切美味應有盡有,服務一流。
B餐廳是本地區享譽海內外的名店,善於為客人提供各種用餐時的高級享受。餐廳設計典雅、大方。餐點以海鮮和小牛肉為主,但也有美味的糕點和禽類菜肴。主菜包括紐堡醬料龍蝦、馬德拉白酒小牛肉、威爾頓牛排等。
大部分學生認為,這兩家餐廳幾乎半斤八兩,沒有太大的差別。這也正是拉索等所要的效果,因為這個題目是他們精心設計的,目的就是要讓這兩家餐廳看起來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