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的本質就是把小樣本中的特征,強推到大樣本中。
冒牌管理學家也一樣,他們都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大的成功,多是基於運氣。
甲專家:多元化戰略更適合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乙專家:專業化的企業存活率高,也更長壽。
他們假裝沒有看到,專業化的路上枯骨無數,混合經營的路上也是屍橫遍野。
吃到的葡萄格外甜
人會本能地貶低得不到的東西的價值,同時不自覺地抬高已得到東西的價值(比如“稟賦效應”)。
一隻狐狸試圖去把長在樹上的葡萄藤上的一串葡萄拿下來,但不成功,於是就離開,並怨恨地說:“那一串葡萄是酸的!一點也不好吃!我才不稀罕呢!”
這則《伊索寓言》反映了大自然給我們的一種防禦機製,把沒有(或無法)吃到的葡萄想成酸的。
另一方麵,我們又會誇大自己已經得到的“葡萄”的價值。
張三認為三星手機華而不實,自從朋友送他一款後,他就改說三星手機性價比高,後來換手機了,張三又買了一款三星。
李四從前愛講: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陰差陽錯服兵役後,開始宣揚“男人一生一定要當次兵”。
某甲結婚前對愛人不太滿意,與約會時不同,婚後不斷地誇自己另一半的優點。
某乙意外考入一所並不情願的大學,此後反而大誇自己的大學真不賴。
選擇你愛的,你將更愛你選擇的
有句話格言說:選擇你愛的,愛你選擇的。這句話其實可以修正為:選擇你愛的,你將會更愛你所選擇的。
幾個加拿大心理學家通過一項實驗發現,賽馬場上賭客們的一個有趣的特點:一旦下了注,他們對自己挑中的馬立刻信心大增起來。
當然,這些馬得勝的概率一點也沒變。同樣是這匹馬,站在同一個賽馬場的同一條跑道上。當賭馬客們最終不能取消對某馬下的賭注時,它的前景馬上就變得樂觀起來。
為顯示自己選擇的合理化,人們會不自覺地誇大選擇對象的優點。
坦然接受不一致性
選擇一項事物的前後,對其可能性的估計產生變化,起源於心理學上的“一致性”。西奧蒂尼的《影響力》中,有段話頗值得玩味:
一旦我們作了一個決定或者選擇一個立場,就發自內心或者是外來的壓力迫使我們與此保持一致。而根據這個,我們可以看到人們一旦選擇一個立場,其實就是一個承諾,必須遵守,甚至損害自己的利益也幹。
索羅斯最懂得如何擺脫“承諾和一致性”的束縛。他四處聲稱自己不可能無懈可擊,所以對自己出爾反爾不以為恥。
對付隨機性,他使自己的頭腦保持批判性的開放,但正因為他有這種自知,才有更大的能量。
沉默的證據
西塞羅講過一個故事:有人拿著一幅畫去傳教,上麵畫有一群正在祈禱的拜神者,他們在隨後的沉船事故中幸存了下來。其寓意在於說明祈禱能保護人們不被淹死。有個還沒有信教的人問:“那些祈禱後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兒?”
這就像一個拉你入夥做直銷的人,總告訴你某某人做到“鑽石”是如何美好,卻不說那些入不敷出的同行。
死者(失敗者)沒有發言權,所以,這些話能夠忽悠那些粗枝大葉的人。這種情況叫作“沉默的證據”效應。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認為,“沉默的證據”效應是一切迷信形成的方式,不論是占星術、解夢、預言、占卜,還是別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