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九重幻象—認知與決策偏差(1)(1 / 3)

認識自己的無知,是唯一真正的知識。

—蘇格拉底

一個人想要什麼,就會相信什麼。

—德摩斯梯尼

聖哲蘇格拉底曾言: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我們腦海中的諸多“幻象”,有些後天習得,有些根本就是與生俱來的。一致性、成見、解釋的衝動、自相矛盾……存在於我們的大腦,這需要吾輩每日三省吾身,從而破除執念,跨越迷障。

幸存者謬誤

曾經聲名狼藉的投機客維克多·尼德霍夫坦言:“在我年輕的時候,人家叫我賭徒,操作規模變大之後,人家叫我投機客。現在,大家都尊稱我為銀行家。其實,我從頭到尾做的都是同樣的事情。”

1000名投資專家參加一場俄羅斯輪盤賭,每六個月進行一次闖關遊戲。

槍裏裝兩顆子彈。(這樣比較接近CEO作市場決策時的成功概率。)

爆頭遊戲第一季:大約300名幸存,700名CEO喋血於市。

爆頭遊戲第二季:大約100名幸存,200名被爆頭。

……

走到最後,隻剩下1名投資專家,就是烏有公司的老總鄔龍先生,他還寫出了書叫《贏了》。不讀你也可以猜到,他的書可以濃縮成一句話:他總是在正確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情。他會說自己之所以闖過鬼門,是因為自己機靈。

投資市場,哪位專家幸存下來,立刻就會成為媒體的熱點。這更可能是媒體的無知,人們都喜歡用表麵的東西理解世界,比如連續10年盈利,這人一定具有很深刻的洞察力。或者是媒體的噱頭,為了抓住受眾,誇張的溢美之詞層出不窮。

這是典型的“幸存者謬誤”:一個傻瓜隻是因為幸運存活下來了,卻成為人們心中的能人,而其他999個死者卻被人們遺忘。

暴得大名,妄奪天功

組織兩千萬群眾,大家一起玩一個拋硬幣的賭局(本書所提硬幣,都假設絕對均勻)。

正麵算贏,反麵被淘汰。

每天拋一次,逐場PK。

輸者罰一元錢,退出遊戲。最後剩餘10名贏家分享2000萬元獎金。

根據大數法則,第一天將近一千萬人被淘汰。

第二天,大約還有五百萬的幸運者。

第三天,大約還有二百萬的幸運者。

第四天,大約還有一百萬的幸運者。

第N天,產生了1名幸存者。

他們是走運呢?走運呢?還是走運呢?

是他們擲硬幣的技術比別人好嗎?

是他們比較聰明嗎?

是他們學曆比較高嗎?

無他,運氣而已,隻是運氣。

大數法則,是偶然中的必然。

可是,有些人就是不肯承認運氣。把運氣視為唯心主義的人,才是真正的唯心主義者。

還有人試圖從這10人中尋出共同特點:如身高、樣貌、性格、學曆,於是,成功學誕生了。

成功學的思路是,先提出一個論點,然後尋找論據。正如一個律師,不會給自己的當事人網羅不利證據。他們對相反的證據視而不見。

成功學大師經常開出如下藥方:

(1)謙遜  (2)自信  (3)勤奮  (4)堅韌

這些當然是普世價值,但大師沒有見過成功的狂徒嗎?人究竟是成功後變得自信,還是自信後才成功?明明有電梯,為什麼非要爬樓梯?明明有座橋,為什麼還要摸著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