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一直在批判“天價煙”,但是賣到天價的香煙是越來越多了。有需求才會有市場,買這些煙的人,真正自己抽的很少。
2.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送給他人最好的禮物應該是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用、不能扔的東西。比如一座造型別致、具有紀念意義的獎杯,上麵刻有對方的名字。
幾包煙、幾瓶酒、幾盒月餅這類能抽掉、喝掉、吃掉、送掉的東西,很有可能在你放下的幾秒鍾內,主人已經決定了它的去向。
3.送他想要的,卻不想說的
沒有什麼比滿足對方所需更能使其對你產生好感的了。所以,你應該把對方想要卻舍不得買、想買卻不好意思買、想買卻找不到地方買的東西送給他作為禮物或者獎勵。
比如一張5星級酒店豪華套餐的高檔餐券、對方急於尋求卻屢被告之售罄的演唱會門票等,既滿足了對方的現實需求,又增添了對方的心理滿足感。
兩好選一好,不如沒得選
據說,二戰期間,英軍在緬甸被日本人圍困,國民黨政府從雲南派兵解救。事後出於答謝,英國給出兩個選擇,一歸還唐摹本《女史箴圖》,一贈以潛艇。
當時的國情,自然是選擇後者。如今潛艇早已退休,《女史箴圖》價值節節攀升,讓很多人扼腕歎息。
無論是作為獎勵還是要贈予對方禮物,最好不要讓接受獎勵或禮物的人在多項答案中進行選擇。
試想一下,如果是你處於這種二選一或者多選一的獎勵當中,會是什麼樣的心情?答案是,很多人會有一種“我放棄了另外一種選擇”的感覺,並且為此而患得患失,十分不痛快。
比較經典的反例就是:獎勵香港三日遊或者現金3000元。所有在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獲獎者當中,有相當多的人會在選擇時猶豫不決,並且在選擇之後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接受另外一個選擇。
苦樂皆有適應性
我們常常低估自己的適應性。無論苦樂,我們都能很快適應。
晚明的張岱,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美婢,好孌寵,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
然而,這位張岱,豪華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張岱也終於適應了這一切,活了將近90歲。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彩者(中彩的金額平均為479 545美元)與沒有中彩的人相比,幸福感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中國的經濟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感到相應的幸福。也就是說,錢多了,生活幸福水平未必就會提高。
“憶苦思甜”是老辦法,過去經常會有憶苦思甜報告會,目的是要讓人們對當前的情況感覺滿足,就搬出新中國成立前的一些淒苦的實例進行反襯。
如今,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許多人始終有一種“空虛感”,這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前景理論中提到的:我們的參照點在不斷提高。
“憶苦思甜”能夠使我們不忘記過去的受苦狀態,使參照點不至於迅速提高,從而提高我們的幸福感。這也是“憶苦思甜”的原理所在。
好消息應當提早宣布
魯文斯坦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告訴一組大學生,他們過一會兒有機會得到一個吻,而且是來自自己最喜愛的好萊塢明星,另一組被告知在一周後得到同樣一個令人激動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