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點檔次的鞋店裏,會同時賣幾款鞋油,並且這些鞋油都挺貴。可以想象,既然已經花2000元買了皮鞋,還會在乎80元錢買盒鞋油嗎?顧客的心理賬戶就是這樣被摧毀的。
天價裝修材料也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賣出的,都花200萬元買了套房子了,還會在乎1萬元買隻天天都要用到的馬桶嗎?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想法:既然痛苦不可避免,索性讓痛苦一次性完成。
根據“損失合並原則”,企業在銷售昂貴的東西的時候,盡可能地創造搭售的備選件,它們比較容易賣給顧客。
比如很多汽車的備選件,也是這麼被推銷的。有經驗的汽車銷售員,常常報一個加了備選件的總價格,而不是單獨強調某一個備選件的價格,讓您覺得和標準型一比,總開支沒加多少。
先報喜,後報憂
有一則老掉牙的笑話,說有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們要先聽哪一個?
壞消息是,我們已經迷路啦,隻能吃牛糞了!
好消息是,牛糞有很多。
其實,在好消息和壞消息不變的情況下,公布的方式不同,效果(笑果)也會不同。
我們把前麵的笑話中惡搞的成分去掉,稍作改編。有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們要先聽哪一個?
壞消息是,我們已經迷路啦,隻能吃蘋果了!
好消息是,有很多蘋果。
顯然,先報憂,後報喜,帶給大家的快樂要多一些。
金融危機了,老張的股票損失了90萬元。
老沈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損失了100萬元,但是投資的房產賺了10萬元。
這兩位誰更鬱悶?
當然是老張。
如果有某個經濟活動涉及大筆開支/損失,同時有某個經濟活動減少了一點該損失,把該經濟活動單列出來。
重大利好可以“衝喜”
為什麼大收益與小損失要合並?因為大收益可以拿來“衝喜”。
張三的某部稿子,從出版社拿了50 000元稿費,但張三必須自行繳納8000元稅費。
同樣的稿子,張三隻從另一家出版社拿到42 000元,出版社代繳代扣了8000元稅費。
哪種情況,對張三來說更愉快呢?
事實上,扣除所得稅比直接讓人去繳稅更好受一些。這廣泛應用於從月收入中扣除一部分收入來支付各種商業保險和分期付款。
老張等老板發獎金,自己估計是3000塊。獎金到手,果然是3000塊。但是一周後財務打電話說獎金發錯了,要老張退回500塊。
老沈也等老板發獎金,自己估計也是3000塊。但是一周後,獎金到手隻有2500塊。
他倆誰更鬱悶?
多數人認為,這次還是老張更鬱悶。
大的好事可以達到“衝喜”的效果。如果有某個經濟活動涉及開支/損失,找個另外有收益的經濟活動並且收益超過前述損失的,合並它們。
送禮有學問,效果大不同
送禮並不是越貴越好,秘訣取決於選擇什麼樣的禮品和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送。
1.寧送“雞首”,不送“牛後”
俗話說:“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送禮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送禮的時候,在一款小禮物類別中選擇一個極品,要比在一個大禮物類別裏選一個普通物品效果更好。
比如送一隻1000元的打火機,其效果要好於送一台1200元的電視機,很多送禮高手,都會留意一些高級的小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