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小數法則—樣本大小與統計結論(2)(2 / 2)

假如來了個大熊市,大部分股票在大部分時間下跌超過上漲,股神大哥也是不用負責的,大不了退出江湖而已。

賭客謬誤

小數法則的經典表現就是“賭客謬誤”。

李太太一連生了五個女兒。

李太太說:“希望我們下一個孩子是男孩。”

李先生說:“親愛的,都生了五個女兒了,下一個肯定是兒子。”

李先生說得對嗎?

眾所周知,擲硬幣正反麵出現的概率為50%,在擲硬幣遊戲中,如果前幾次大多數出現正麵,那麼很多人會相信下一次投擲很可能出現反麵。這就是賭客謬誤(gambler"sfallacy),也是很多賭客信心大增的原因。

賭客謬誤的產生,是因為人們錯誤地詮釋了“大數法則”的平均律。投資者傾向於認為大數法則適用於大樣本的同時,也適用於小樣本。

賭博是隨機事件。

一枚硬幣,連出三把都是正麵,那麼下一把出反麵的概率仍然不會大於50%。

從理論上講,硬幣也好,骰子也好,既沒有記憶,也沒有良心,概率法則支配一切。

隨便到一家合法的賭場,就能看到這種賭客“猜反正”的現象:

連輸幾次就該贏了;

連出幾次紅就感覺該出黑了;

連出幾次莊就以為該出閑了;

連出幾張是小牌肯定該出大牌了;

……

這是很多賭客感覺能戰勝莊家的理論依據,甚至很多有學問的賭徒寫的“賭經”,都明顯帶有這種錯誤。

你可曾見賭客拿本子記錄百家樂出閑和莊?賭癮甚至可以讓一個天資平庸的賭徒變成統計學教授。

理論背景:雅各布與大數法則

雅各布·貝努利(Jacob Bernoulli)1654年生於瑞士,他沒有遵照父親的意思去當律師或經商,而是自學成為一名數學家。

雅各布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牛人輩出的時代。例如約翰·阿布斯諾特(John Arbuthnot),他是一位禦醫,同時還是一位業餘數學家。他對概率十分感興趣,用豐富的病例來闡述他的觀點。他在一篇論文中,研究了“20歲的婦女是否有處女膜”的概率以及“20歲的花花公子沒得淋病”的概率。

這種學術風氣,促使雅各布開始留意概率問題。雅各布和牛頓生活在同一時代,他有著貝努利家族傳統的自負心態,他認為他和牛頓不相上下。1703年雅各布·貝努利率先提出了如何從樣本中發現概率的問題。

雅各布教授自己的弟弟約翰數學。約翰和雅各布一樣聰明,而且和他的哥哥一樣,他是個對名聲的追求近乎病態的人。

雅各布和弟弟約翰有一個習慣,就是對一個問題有競爭性地進行研究,並且在媒體中無情地攻擊對方。

雅各布雖然發現了大數法則,但由於兄弟倆在科學問題上過於激烈爭論,致使雙方的家庭也被卷入。以至於雅各布死後,他的《猜度術》手稿被他的遺孀和兒子在外藏匿多年,直到1713年才得以出版,幾乎使這部經典著作的價值受到損害。

《猜度術》是雅各布·貝努利一生最有創造力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概率論中的“貝努利定理”,該定理是“大數法則”的最早形式。

為了說明大數法則,雅各布假設了一個裝滿30000枚白色石子和20000枚黑色石子的罐子,不知道每種顏色的石子的數目。

我們從罐子中,按不斷增加的數目取出石子,並在將它們放回瓶子之前,記錄每枚石子的顏色。

如果我們取出越來越多的石子,最終我們會得到“接受必然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在實際事件上是必然的,但又不是絕對的必然—兩種顏色石子的比率是3∶2。

雅各布的計算顯示,從瓶子中取出25550枚石子後,則有大於1000/1001的概率使其結果與真實結果(3∶2)間的差異在2%之內。也就是所謂的“接受必然的可能性”。

雅各布宣稱,我們可以對任何不確定的數量進行科學的預測了。如果我們能“先知”的話,那麼我們幾乎能很準確地判斷“事後”的事例的數目。

由於“大數法則”的極端重要性,1913年12月彼得堡科學院曾舉行慶祝大會,紀念“大數法則”誕生200周年。

《猜度術》是概率論的第一部奠基性著作,所含概率思想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可謂對概率論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推進了概率論的進一步發展。因而其出版是概率論成為獨立數學分支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