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剛的選項是:(1)馬上到手的一輛汽車;(2)兩個月後到手的一輛更好的汽車。選項(2)成了小剛的現狀和參考點(他本來就要再等兩個月),損失規避會讓他害怕放棄選項(2),但是對未來的收益的貼現讓選項(2)不那麼吸引人。
綜合來算,總效果沒有對小明那麼強。所以小剛更有可能等待。
景氣指數與投資儲蓄
特韋斯基、卡尼曼以及泰勒,這三位更多的是關注微觀經濟行為。而魯文斯坦使用他的理論解釋了行為學對宏觀經濟周期中經濟行為的影響,特別是對投資和儲蓄的影響。
魯文斯坦認為,讓投資者和消費者在不景氣時期進行投資和儲蓄是一個很困難的決定。因為不景氣時期消費者對投資和儲蓄帶來的(未來)收益打折得比較狠(意味著需要很高的收益率才能吸引他們去投資和儲蓄),同時不景氣時人們把從降低的收入裏拿出錢來投資和儲蓄當成(今天的)損失,這樣更是要避免。
因此,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和傳統經濟學的預測相比,投資者更會減少投資,消費者會加倍減少儲蓄。但是市道好時,特別是發了獎金,消費者反而會更高比例地增加儲蓄。
說英語的人的儲蓄觀念不如說漢語的人
耶魯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基思·陳發現,說英語的人的儲蓄觀念不如說漢語的人,他們更可能會在退休後變窮。
如果你說英語,那麼與說普通話的人相比,你不太願意為退休儲蓄,更愛抽煙更少鍛煉。
陳教授根據語言中的時間概念,將世界語言分成兩組:強未來時間參照和弱未來時間參照。
所謂強未來時間參照,指的是說到未來時需要使用不同的時態。陳教授舉例說,因為要參加研討會所以今天晚些時候不能出席會議,用英文必須是“I will go,am going,or have to go to a seminar”,用漢語則是“我去聽講座”,沒有時間參照。
強未來時間參照語言讓說話者對未來和現在之間的區別有更大的感知,可能會因此忽視長期的結果和趨勢。
負債規避
負債規避,是魯文斯坦最有趣的發現。可以說它是對損失規避原理,以及泰勒心理賬戶理論在分期付款消費領域的一個證實。
負債規避 很多情況下,人們不喜歡負債分期付款消費,但是,車軲轆話說回來,有些時候,人們又喜歡負債分期付款消費。
先作個調查。
假設您準備去您最想去的越南轉一轉,旅行社報價是5600元。假設這個旅行社聲譽相當好,所以不必考慮欺詐的問題。它有兩種付款方案供你選擇:
A.一次性付費方案。旅行之前一次性付費5600元,包含飲食、住宿、交通等項目。
B.分別付費方案。飲食、住宿、交通等項目分別繳費,也就是消費一次,掏一次錢。加起來是5600元。
您選 。
根據傳統經濟學的理論,錢是有時間價值的,當然是方案B合算。但魯文斯坦的研究證明,大部分人會選方案A。參加旅遊團旅遊,一次繳清旅行所有的費用和先付一部分錢,然後每次門票費再另付,可能路線、費用都一樣,但舒服度是完全不同的。前一種是怎麼玩樂怎麼高興,因為錢已付了;後一種情緒變化會比較大,因為總在掏錢。
再作一個調查:
你希望買一台電視,價格5600元,正好某家電商場有分期付款業務。
你也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一次付清,第二種是分六期付,免利息。
魯文斯坦的實驗證明,這時人們的答案反過來了:84%的人選擇分期付款。
消費愉悅VS支付痛楚
人們為什麼會對負債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呢?
比如說旅遊,雖然分次付款有經濟上的好處,但是一次次付款的痛楚,會降低他們的愉悅感。
根據泰勒四則原理和損失規避原理,我們知道,我在消費愉悅的同時,還要經曆支付的痛苦。把旅遊的享受和支付的痛苦分開,一個人才會更快樂。同時,如果付錢有一種痛感在裏麵,那不妨讓這些痛一步到位。
但如果每次能把消費愉悅和支付痛楚放在一個賬戶裏,比如,您在每期付錢時,想起了新房子住上了,大屏幕等離子電視看上了,這些快樂可以衝銷分期付款的痛楚。
套餐,套你沒商量
千刀萬剮,或一劍封喉,都是一死,但顯然後一種死法比較輕鬆。
消費者買單也一樣,須知支付是一種痛苦。
假設一杯可樂要6元,一個漢堡包要10元。這時候,商家推出一個促銷政策,漢堡包可樂套餐隻要15元。這個時候,可能銷量就會上升。因為一些本來隻想買一個漢堡包的顧客也會改買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