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雛軍是一個兩麵人:聰明的經營管理者,失敗的資本運作者。顧雛軍是一個懂得經營管理的專家。中國有這樣的人,比如海爾的張瑞敏。在企業發展壯大後,應該有一個懂得資本運作的專家來推動企業繼續發展。顧雛軍以為自己做好了,但是他把自己的能力放大了。在他身上,出現了經營者角色錯位,以為自己能做好一切。
--王方華
過於自負、霸氣、戒備、偏激、善變、理想化,甚至不能靈活穿梭於政府和市場之間,這是顧雛軍作為民營企業老板不能免俗的性格缺陷。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執著的人,他有自己的夢想,有著民營企業家追逐利益的天性。
--莫穀
顧雛軍聰明、能幹,性格豪爽、耿直,做事隻考慮一個勁地向前衝,不懂得有時也要以退為進,也不知道保護自己,在必要時選擇退路。到頭來跌到坑裏,沒有幾個人敢去救他,看到的往往是落井下石。
這就是他的悲哀。本來他無須回國創辦企業,因為他早先在國外有上億的資產,夠他這輩子榮華富貴。但他畢竟有顆中國心。他太想幹一番事業,想做製冷業的老大,為國爭光。沒想到樹大招風,到頭來落得身陷囹圄。
--佚名
筆者評價
綜合以上業界和媒體的評價,對顧雛軍有以下幾種說法:一、顧雛軍是金融家與產業家的結合;二、顧雛軍是個實業家不是資本玩家;三、顧雛軍不是實業家而隻是資本玩家;四、顧雛軍是聰明的經營管理者,失敗的資本運作者。五、顧雛軍是失敗的企業家和失敗的資本玩家。
到底應該如何評價顧雛軍呢?固然,顧雛軍是落敗入獄了,產業帝國土崩瓦解,還背了一屁股債,你盡可以說他是失敗的企業家和失敗的資本玩家。顧雛軍倒台後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說:顧雛軍沒發明出有價值的技術,也沒整合什麼產業,也沒賺到錢,等於什麼都沒幹!有人評價說:顧雛軍既不是實業家也不是金融家,隻不過是個商業說客。還有人說:顧雛軍從頭到尾就是個騙子。
不能簡單以成敗論英雄,尤其是論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的“英雄”。
依我之見,顧雛軍是一個差點成功而最終失敗的玩資本的實業家。
顧雛軍興於科龍敗於科龍,最後落了個科龍轉手自己入獄。然而顧雛軍在科龍三年真的隻有過沒有功嗎?銷售收入從43億元增加到85億元,出口從6700萬美元增加到4.17億美元,稅收從2.1億元增加到5.6億元,雇員從2萬人增加到3.5萬人。這些指標固然出自顧雛軍之口,但為何無人反駁?為何無人指責顧雛軍偷漏稅?
可見顧雛軍並非一個完全失敗的企業家。顧雛軍的科龍改製、技術創新和海外銷售的業績很難抹殺;否則3.8億元買的科龍就不會以6.8億元賣出,海信代銷時期的科龍產品就不會如此熱銷。誰都明白,如果沒有科龍風波,2005年旺季科龍產品的熱銷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