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經營管理者和失敗的資本運作者(1)(2 / 2)

--仲大軍

現在還沒有到蓋棺論定的時候,我個人認為顧雛軍至少還是個很負責任的人。自科龍陷入危機以來,顧雛軍四處奔走謀求挽救措施而不是一逃了之,仍然是讓人尊敬的企業家。

--某製冷家電集團總裁

盡管他有很多缺點,可他在我眼裏是個英雄。在科龍最困難的時候,他帶著錢到順德,挽救了這個瀕臨倒閉的企業,又因為對這家企業的控製而身陷囹圄。他曾經擁有一個龐大的產業帝國夢想,並且為這個夢想付出了太多的代價--甚至有可能為它付出自由。我們不能脫離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問題。

--一位科龍人

顧雛軍本質上是一個做實業的民營企業家,而不是一個單純搞資本運作的企業家。很多像顧這樣的民營企業家都有個特點,就是以“發展為王”,就是說他們把企業的發展作為第一目標,而把其他方麵放在了比較次要的位置。一旦這樣,就可能做出違法的事。所以,很多民營企業都應該以此為警醒:要將“發展為王”,與“治理為本”結合起來,不結合起來的話,企業的發展就可能出問題。科龍就是出了這方麵的問題。

--張文魁

科龍的錢目前看來還是投在白色家電業務上,從這個角度上講,顧雛軍的確不是玩資本的,應該算是實業家。隻不過,他是一個不成熟的實業家,一個失敗的實業家。他低估了這個行業的殘酷。格林柯爾上市圈到了錢,給了他信心,他可能以為在香港資本市場都能玩轉,內地更應該沒問題了。

--冀書鵬

顧氏失敗的必然,在於他本就不是一個做“實業”或真正做企業的人,而隻是希圖通過資本騰挪的手段,借助國有企業改革的機會,一夜之間暴利百倍。而其他有關方麵對於這樣一個資本高手的輕信與寬容,也客觀上縱容了他的野心與作為,加速了他自我毀滅的步伐。

--雷立軍

顧本身就屬於在監獄與億萬富翁之間寬幅震蕩的人,這種人在中國很多,我們隻見過諸如隻玩虛擬資本的呂梁,也見過虛實結合的德隆戰車,而如今的顧雛軍基本上隻玩實的,但此類資本玩家的本質都是差不多的,都想產生“爆米花”般的財富效應,隻不過手法不一樣而已。

--應健中

或許單說他是資本高手或者企業家都有失公允,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經曆足以證明他是資本高手,而他的戰略眼光也能說明他作為企業家的建樹。但問題恰恰出在了這裏。當他同時戴上了這兩頂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高帽子之後,他的聰明的頭腦已經無法承受了。顧雛軍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許,他要在實業與資本兩個領域同時取得非凡成就並非不可能。問題是在中國家電行業競爭白熱化的前提下,科龍作為一個上市公司本身在資本市場的壓力就很大,稍有不慎就會遭到投資者們“用腳投票”。在這個關口上,顧雛軍還敢炫耀自己的財技高人一籌,實在是有點走鋼絲的味道。或許,正是他過高的智商愚弄了他,過大的目標拖累了他。貪多求大、好大喜功,被膨脹的成就感,會不會成為他最苦澀的教訓?

--黃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