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上市公司現金做收購是資本市場的潛規則,全世界的大股東都能在玩這個遊戲時毫不手軟。
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已經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大特色。2002年下半年,有高達57.53%的上市公司存在被大股東占用巨額資金現象,被占用資金合計高達966.69億元。雖然證券市場監管部門出台一係列清欠措施,然而“占款容易還款難”,到現在統計結果仍然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
《上海證券報》曾經推出《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調查報告》,報告指出,由於占款的複雜性,很難得出準確的數據,粗略統計大股東占款實際規模應在千億元左右。
與市場波動、經營不善、違規擔保等風險相比,大股東占款已成為上市公司麵臨的最大風險。在連續兩年虧損的上市公司中,70%存在大股東侵占資金行為;在已退市的15家中,其經營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股東占款。
對此,經濟學家劉紀鵬發出一連串反問:“顧雛軍是民營企業家我們把他抓起來,但對那些到現在占著幾百億元資金的500多家國有大股東,而且還是公開占用,為什麼沒有法律界限?為什麼不能把他們也按違法亂紀處理呢?為什麼這個問題呼籲了這麼多年還不解決?”
中國證監會監管股市治理大股東侵占資金的頑症沒錯,顧雛軍撞上槍口中彈倒下也順理成章。但如果顧雛軍是國有企業老總,他會怎樣?至今還鮮聞因挪用上市公司資金而入獄的國有企業大股東。顧雛軍收購科龍前,科龍大股東--當地政府占用科龍資金高達12.6億元不也是安然無恙嗎?即便中國證監會進駐科龍數月調查,對此不也是視而不見嗎?這說明眼下中國的金融業和資本市場還是不容民營企業染指。顧雛軍玩轉了香港資本市場,但卻不諳國內資本市場的潛規則,不懂這裏根本不是他縱橫馳騁的地方。顧雛軍的落敗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不懂敬畏環境:任何人都是環境的產物。時勢從來比人強。時勢造英雄,時勢也滅豪傑。近幾年來,隨著一些相關政策出台,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有所改善。然而總體來說,民營企業的生存環境依然惡劣。民營企業並不安全,陷阱很多,限製很多,風險很大。這就是中國民營企業很難做大做強的原因。
改革不到位,尤其是政府改革滯後,以至於時至今日政府依然握有如此之大的資源配置權力;腐敗不絕,權錢交易,權力尋租,以至於時至今日不依附權力的民營企業依然難以存活。民眾對民營企業家心存芥蒂。在美國,認可企業家的民眾占九成以上,而在中國,不認可企業家的民眾占七成以上。人們固執地把多數民營企業家同走私、行賄、偷稅漏稅和權錢交易相連,而民營企業老板至今仍被“原罪”糾纏。顧雛軍回國二次創業麵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大環境、大背景、大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