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聽聽顧雛軍如何評價中國的商業巨子:“海爾和科龍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TCL死定了!”“湯姆遜在國際上已經沒有地位,TCL去背著它那不是找死嗎?TCL並購法國企業,絕對是麻煩上加麻煩。因為法國企業的裁員相當困難,虧損的1億多元根本減不下去。如果TCL拖著這個負擔5年,怎麼向資本市場交代?3年都拖不起,每年虧10億元,這個公司就虧沒了!而且TCL的資本棋和產業棋都走錯了,李東升把母公司裝進子公司的籃子裏整體上市,就注定要按資本市場規則辦事,於是就沒有辦法再施展財務手段。”

“我曾經對中國的每家大家電企業都進行了並購的盡職調查。當我把長虹翻了個底朝天時,結論是千萬不能沾。”“長虹的政治生態壞到了極點。倪潤峰留下的政治班底和趙勇一派的鬥爭,根本還沒有理順,把人調順就已夠累的了。而且,長虹是從低成本競爭之路轉向高技術競爭之路,長虹的戰略基礎是很落後的。當長虹的高技術產品在美國市場失敗後,長虹突然沒有了方向感。”

“美的每個季度集團公司都會從銀行那借貸,給上市公司輸利潤,然後融到資後,投到其他產業如汽車業。高管知道家電沒法賺錢,也無心經營家電,思維到處發散。哪有大利潤產業就盯到哪裏。家電產品怎麼能大規模地營銷,已在集團高層處次要位置。”

顧雛軍的狂妄實在離譜。其實,張瑞敏、李東升和倪潤峰都是遠比顧雛軍成功的企業家。無端的狂妄為顧雛軍的落敗埋下了種子。

剛愎自用使顧雛軍不能在政界、商界積累人脈。顧雛軍身邊有一支跟隨多年的鐵杆團隊,但缺少同舟共濟、相濡以沫的高端人才。這是他大業難成的瓶頸。像劉從夢這樣的大將都不能相隨到底、合作到底,實在是個悲劇。外交官出身的劉從夢在政界在京城的人脈遠不是顧雛軍能比的,是劉從夢把科龍引薦給顧雛軍,格林柯爾與科龍的談判也是劉從夢帶人談下來的。然而,大權獨攬的顧雛軍最後竟把這個年薪150萬元的總裁變成科龍的閑雲野鶴。“這小子玩大了!”劉從夢對人如此評說顧雛軍。說這話時劉從夢已悄然淡出顧雛軍的核心班底,這是顧雛軍團隊莫大的損失。以至於在危難之時顧雛軍不得不孤身到北京求援,而沒有劉從夢援手,顧雛軍的京城公關失敗是意料之中的。

此外,顧雛軍身上深藏著的小農意識使他一旦暴富忘乎所以,一旦得手頭腦膨脹,頻出昏著,功虧一簣。

資本迷幻症:顧雛軍的初衷是要做實業,要打造製冷產業帝國。他借助資本運作整合製冷產業無可厚非。但到後來,顧雛軍被資本運作的兩次成功(格林柯爾上市和收購科龍)所陶醉,過度迷信資本的神奇魔力,偏離了實業道路,患上了資本迷幻症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