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亂終棄?
對方是誰?顧雛軍接觸過的律師、顧問、包括助手,都曾向《中國企業家》證實顧有一種想法,他認定,他是被當地政府和某競爭對手聯合起來扳倒的。
顧雛軍的一位助手透露,顧曾經想通過京都律師事務所來狀告順德區政府。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田文昌回憶說,顧雛軍曾提及當地政府想攆走他,他不走,所以對方把科龍搞到今天這個局麵。田文昌說,他當時想找我打官司,但這個官司沒法打。當時還沒有牽涉到有法律依據的事實,對方隻是暗中給你使絆子,要僅是這樣的話,你隻能無可奈何。
格林柯爾入主科龍後,顧雛軍和當地政府在收購時達成的默契在漸漸變化。當地政府對顧雛軍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它也許並不認為顧雛軍是在全心全意為科龍、為當地創造財富。當顧雛軍試圖逐步將其冰箱產業的重心由科龍拓展到更多的企業,由順德拓展到其他城市時,他動用的資金是否來自科龍令當地政府生疑。人們看得到的是,進入科龍後,顧雛軍很快創造了一個新的低端品牌--康拜恩,康拜恩的所有權屬於格林柯爾,但其誕生和發展的一係列費用,卻都來自於科龍,此外科龍還需向康拜恩支付高額的品牌租賃費。
此外,顧雛軍進入科龍後,大力壓縮成本、整治企業腐敗,在采購和配套上砍掉了不少科龍的老關係,令很多老科龍人、順德人頗有怨言。格蘭仕的有關人士說,在當地人看來,進入科龍後頻頻開展清洗運動的顧雛軍就像是侵略者。他說,最早在科龍,通行的語言是順德話,老顧進來後,讓普通話成為主流,這等於說順德人在科龍不再有地位。這對於科龍來說是更加開放的事,但是順德人或許不這麼認為啊!
無法確切知道顧雛軍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在哪些點上開始惡化,總之,地方政府與顧雛軍的隔閡、前者對後者的惡感均在日積月累,顧雛軍感到地方政府想攆他走。上文提到的那位格蘭仕人士評價:顧雛軍最大的問題就是有兩點沒有做好:第一,他步子跨得太大,欲速則不達。第二,跟當地政府關係沒有維持好,有始亂終棄的感覺。
--《中國企業家》
民營企業生長環境惡劣
早年,當褚時健、步鑫生等一代中國國有企業弄潮兒一個個淪為囚犯的時候,人們得出結論:國有企業體製有問題。但近幾年來,當中國民營企業老板也一個個成為囚犯時,人們開始想到更深層次的問題。一個比較共性的結論是:我們的大體製有問題,尤其是民營企業生長環境惡劣,因此,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都很難走遠,很難做好。
--趙曉
角色錯位
可以說,顧雛軍是聰明的,是努力的,他有著很高的企業經營頭腦和產業整合能力。在資本運作上,他嚐到了國有企業改製的甜頭,因而急於將民營企業集團化、規模化,將國有企業私有化。可是他卻忘記了利用自己的管理能力來打好現有企業的根基,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家電產業整合的構想,而是熱衷於利用資本杠杆展開“造係運動”,甚至將觸角伸向了汽車行業。
顧雛軍演繹了太多的角色--學者、商人、產業整合者和資本大鱷,可是對自己真正應該扮演的角色反而無法定位,這就是他的人生“悲劇”。
像顧雛軍一樣懷揣著產業夢的中國企業家還有很多,像格林柯爾那樣希望迅速壯大的民營企業也不占少數,但是無論做企業、做產業,還是做資本運作,都不應違背“創造價值”的初衷。如果像顧雛軍這樣以違法違規為代價、沒有根基地進行多元化擴張,產業夢還未實現就做起了資本夢,到頭來隻會陷入自己編織的美麗夢境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