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創業谘詢集團總裁李肅

遊戲規則已變

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隻把這些問題富豪落馬的原因歸結為他們運氣不好,或者不會處理社會關係。而事實上,遊戲規則已變。

--和君創業谘詢公司董事長王明夫

戰略管理之敗

從管理角度來看,任何組織的死亡都是由戰略決定成敗的,按照能力戰略理論,格林柯爾在戰略管理上存在下麵一些差距:

1.顧雛軍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本應該以其獨有的價值形成自身的事業,但後來他科學家的身份不斷變味,變成了一個倒買倒賣的商販,讓人懷疑其專業能力。

2.顧雛軍以一種專業化的產品為依托,進入製冷市場,但不久就偏離其核心價值的軌道,進入傳統的家電行業。對其核心能力的偏離,與協調的戰略不太相符,雖然他們認為是看到了中國傳統的家電行業麵臨著太多的機會,但一個事業如果因為這種機會而偏離其最初的目標,那麼隻會讓人認為他們原先所說的隻是個幌子。在顧雛軍加速向傳統的家電業轉型的時候,其身份從科學家向江湖說客快速改變,預示了其在核心的戰略管理問題上出現了深層次的分裂,也埋下了其覆滅的種子。

3.隨著顧雛軍將他的目標定位為做中國最大的製冷王國,他的戰略又不斷地出現核心方麵的偏離,其不斷向非製冷行業的投資和收購活動,使其核心價值不斷遊離和散亂。在專業性的戰略管理上,顧雛軍顯示出自己的完全無知,與一個真正意義的企業家形象相去甚遠,一個沒有自己真正事業的商業說客的形象日益明顯,這將注定其滅亡。一個沒有自己所專注的事業的商人,無論如何是形成不了自己的產業地位的。

4.能力與定位嚴重偏離。一開始,顧雛軍所強調的事業,如果按其專業背景,是可以形成他的產業能力的,但這種能力很快在不斷的產業收購中被消釋,這種情況讓人懷疑其所強調的技術的真實性,也使他在其所立足的產業中失去了差異性,淪為一個平庸的公司。沒有自身能力的定位將是模糊的,像科龍這樣的公司如果沒有真正的核心能力的導入,誰幹都會是一個樣。

通過以上種種,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顧雛軍本人真正的角色是個商業說客,那麼他離一個真正的企業家所需要的戰略管理能力還有很大距離,這就導致了一個靠三寸不爛之舌建立起來的商業王國缺乏足夠的管理基礎。這也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說客就是說客,說客的事業屬於別人,說客的價值隻是一個整合者。作為一個擁有自己追求的企業家,需要的是紮實的戰略管理功夫,這個功夫要有一個建立在能力基礎上的、係統的戰略管理平台。顧雛軍沒有,所以他最終輸在專業之內。

--下馬威谘詢公司董事長尹傳高

借用“國情”太充分

行業整合怎麼說都是對的,但發展策略如果是借用“國情”就不可能長久,顧雛軍借用“國情”太充分了。地方政府對企業的決定性力量、上市公司大股東一股獨大、證券市場監管乏力等因素,都成為被顧雛軍所借用的“國情”。

--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