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叱吒風雲的顧雛軍翻身落馬鋃鐺入獄了。顧雛軍並不是第一個落馬的民營企業梟雄,在他之前還有周正毅、楊斌、張海、唐萬新等一大串顯赫的名字。

然而顧雛軍與這些“先驅”有一點不同。在他之前這些翻身落馬的民營企業家,一旦入獄便“蓋棺論定”,接踵而至的就是全社會的討伐和批判。沒有同情,沒有辯解,更沒有翻案文章。但顧雛軍不同,顧雛軍直到入獄依然是個爭議人物。雖然顧雛軍倒下之後,隨之而來的批判和討伐依然鋪天蓋地,但同情者有之,惋惜者有之,為其辯解者有之,為其“翻案”者依然有之。

當然,我們這裏所說的“翻案”文章是帶引號的。這些文章並不是要推翻佛山市公安局出具給檢察院的《審查起訴意見書》和中國證監會的有關終結調查報告,而是對顧雛軍的悲劇發表了不同的見解。

要想全麵了解顧雛軍真相,讀讀這些“翻案”文章大有必要。

顧雛軍的對手是什麼人?

2005年7月29日,顧雛軍剛下飛機即被正式拘捕,這時距離上海律師嚴義明發起“倒顧運動”僅僅隻有18天,距離郎鹹平在上海複旦大學發表那篇著名的演講整整12個月。

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顧雛軍的對手就是他們呢?未必。

早在顧雛軍剛被逮捕的時候,水皮雜談就發表過文章,題目是《誰把顧雛軍送進了監獄》。文中說,把顧送進去的不是郎鹹平和中國證監會,而是顧自己。其實,水皮的話在道理上是對的,但是在現實中卻不具操作性,顧雛軍自己不會投案自首,把顧送進去的確是另有其人。

敏感的讀者都會關注到一個現象,郎鹹平先生在顧雛軍進去之後反而保持沉默了,他的律師稱郎先生不願意落井下石。顧雛軍此前在香港狀告郎鹹平誹謗,若果然如此,郎鹹平堪稱以德報怨。不過,事情卻沒有這麼簡單,因為郎鹹平的這位律師叫林炳昌。林炳昌又是何許人也?林炳昌不是別人,正是以嚴義明律師為首的“倒顧三人組”中的香港律師,在香港的新聞發布會也正是由他組織的,更有意思的是,這位林律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三表示,他參與嚴義明的行動是嚴義明邀請的他,而不是他邀請的嚴,郎先生更是不知情,這是兩個相互獨立的case。

水皮相信林炳昌的話,郎鹹平事實上在宣讀了顧雛軍的七大罪狀之後就已經完成了他的曆史使命,其後雖然有顧對其人身威脅的報道,但更像是炒作的需要。郎鹹平和顧雛軍的關係紛繁複雜,郎鹹平三緘其口必有道理,有一點是明確的,郎對顧沒有深仇大恨,並沒有將其置於死地而後快的惡意。

但是,水皮更相信林炳昌的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兩個獨立的case,如何都有林炳昌參與其中呢?林炳昌參與之後又如何做到獨立呢?更有意思的是,科龍的三位獨立董事是在7月8日提出辭呈的,嚴義明是在7月11日提出“倒顧”的,但是在7月29日顧被捕之後,三位獨立董事卻在8月12日撤銷了辭呈,而嚴義明的獨立董事參選運動居然也無疾而終,偃旗息鼓了,這是巧合還是導演?嚴義明在“倒顧”之初是說過真話的,他是買了100股科龍的股票,但是他的身後有委托人,這個人是誰,嚴律師就是不說。

嚴義明和郎鹹平一樣,都和顧前世無仇,今世無怨,不受人之托是不會出這個頭的,嚴義明的“倒顧”事實上就是最後將“倒顧”運動變成一場群眾運動。顧雛軍進去了,嚴義明也就不再堅持要當獨立董事了。

顧雛軍這個人剛愎自用、目中無人,得罪的人不在少數,官場的人有,商界的人也有。顧雛軍如果經濟上是清白的,自然真金不怕火煉,但是他接手的科龍現在看來完全就是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早就被人掏剩了一副空殼的上市公司。前任董事會成員均為此而遭到中國證監會的譴責,34億元的黑洞就是一個被各方麵拚命掩蓋的醜惡,顧雛軍當初和順德方麵的交易本身就是一種擺不上桌麵的交換。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在2001年沒有人出來揭發顧雛軍,2002年沒有人出來揭發顧雛軍,2003年也沒有人出來揭發顧雛軍的重要原因。因為那樣等於大水衝了龍王廟,後果就不是把顧送進去,而是把前任或前前任送進去,這不是地方政府樂意看到的情景,也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景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