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是突入敵境作戰,夏軍的後勤補給非常困難,為了日後的統治,夏軍又沒有采取就地取糧的政策,暫時來說,因為王世充集團一直以來對高暢妖魔化的宣傳,軍中大部分是河北人的夏軍自然也得不到河南人的支持,因此,閃擊戰才是高暢所需要的,一旦陷入持久戰,夏軍的作戰能力雖然遠遠比鄭軍強大,卻也有著失敗的可能。
徐勝治知道,關中的李唐絕對不會坐視王世充失敗,不會容忍夏國占據東都,因此,在合適的時候,唐軍一定西出潼關,與鄭軍聯合作戰,增援東都。
之所以現在關中的李唐仍然沒有什麼大動作,仍然在一旁坐山觀虎鬥,有著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自然是因為王世充現在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雖然在戰略上他處處被高暢壓製,丟了許多重要的地盤,然而,他畢竟麾下還有十萬大軍,隻要有軍隊在,他就沒有到走投無路的時候。
李淵希望王世充和高暢能夠多打幾場仗,互相多消耗一些兵力,等他加入戰局時,唐軍遇見的阻礙也就會少一些,如有機會的話,他也不介意順手將東都納入自家的版圖。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理由。
那就是因為唐軍的主力現在都在山西,一日沒有將晉陽奪回,李淵就不可能將大軍抽調到關東作戰,畢竟,如果任由劉武周占據晉陽,讓其緩過氣來,當唐軍在關東作戰時,劉武周再順勢南下河東,就算是進抵長安城下也不是什麼天方夜譚的事情啊,所以,在解決晉陽的劉武周之前,李淵並沒有西出潼關的打算。
所以,為了給中原作戰的高暢贏取時間,徐勝治就必須在山西拖住李唐的大軍,雖然,河北軍正源源不斷地從河北進入山西,總的來說,夏軍的實力還是在唐軍之下,畢竟,徐勝治手下這兩萬多人,沒有上過戰場,沒有見過血的新兵占了多數。
所以,要想拖住唐軍,使其無法離開山西,徐勝治就必須將劉武周的定楊軍綁在夏國的馬車上,不管怎樣,定楊軍雖然被唐軍打得一敗塗地,其核心的戰鬥力還是有的,隻是由於其政權的局限性,除了軍隊的戰鬥力之外,在其他方麵的實力可以說是一無是處,而在這方麵,夏國是有一定的優勢的,雙方如果取長補短的話,也不是不能夠壓製住唐軍的氣勢。
徐勝治雖然打著一副如意算盤,可惜,他高估了劉武周的勇氣,劉武周這時已經對李世民畏之如虎了!
當初,劉武周率領定楊軍南下攻擊時,他的謀主內史令苑君璋對他有所勸諫。
苑君璋說,當初唐朝皇帝李淵僅僅隻有一個州的兵力,他卻從河東入關中,所向披靡,無人能敵,一舉攻下了長安,這是上天把江山交給了他啊!不是人力可以達到的。晉陽以南,道路狹窄危險,如果我軍孤軍深入河東,沒有大軍在後支持,一旦進攻受阻,有什麼辦法能夠返回呢?在卑職看來,我們應該北麵和突厥人結盟,南麵和李唐交好,麵向南方稱王,然後坐等中原群雄逐鹿,讓其分出勝負之後,再舉地而降,如此,也不缺一場大富貴啊!
在那個時候,劉武周心氣正高,自然希望自己能夠更上一步,大富貴並非他心中所願,因此,他並不願意采納苑君璋的建議,甚至,為了耳根清淨,他將苑君璋留在了後方,自己開始了南進之舉。
宋金剛戰敗,唐軍步步緊逼之後,劉武周想起了當初苑君璋的勸諫。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他認為苑君璋言之有理,李淵的確是上天指定的天子,自己不該與之為敵,因此,他拒絕了夏國使者的建議,仍然決定放棄晉陽。
當然,劉武周也不想得罪河北人,他對使者說,如果夏國想要晉陽的話,他願意拱手將晉陽送上。
說實話,劉武周非常希望夏軍能夠進駐晉陽,這樣,當他回到馬邑之後,還有時間重振旗鼓,任憑河北人和唐軍在晉陽打生打死。
這個建議對徐勝治來說,非常具有誘惑力,可是,他最終還是拒絕了,他非常清楚,和劉武周比起來,他在晉陽更是毫無根基,現在的晉陽,夏軍除了有幾個敵情司的探子之外,就沒有了別的助力,軍隊一旦冒冒然進入晉陽,就像是自動進入一座囚牢而已,成為了甕中之鱉的那隻鱉。
最終,徐勝治的使者還是沒能完成他的任務,劉武周還是決定放棄晉陽。
為此,他任命了唐儉,楊伏念等原唐王朝的臣子為晉陽留守,並沒有像下屬進言的那樣將晉陽搶光,殺光,燒光,他不想和李唐結下不共戴天之仇,今日留一線,他朝好相見啊!
不過,為了照顧河北人的情緒,他派遣使者和夏國的那個使者一起,往南前去和宋金剛會和,讓宋金剛負責並州戰局。
和劉武周不同,宋金剛雖然被李世民擊敗,丟盔卸甲,狼狽而逃,然而,他卻沒有喪失和李世民交鋒的勇氣,依然想重新收拾殘部,與李世民再次交戰。
不過,介休一戰後,他率輕騎突圍,一直逃到了清源縣附近才停了下來。
這個時候,那些亡命北逃的定楊軍殘部也慢慢彙聚了起來,宋金剛將潰兵收攏起來,清點人數,也有一萬多人。
宋金剛準備集結殘餘部隊,反身再戰,向緊追不舍的唐軍前鋒發起攻擊,他認為李世民率領孤軍緊追不舍,後麵沒有主力大軍支持,到了清源,也是強弩之末了,若是他能率軍絕地反擊,未嚐不能將其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