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宋金剛降夏(1 / 3)

五月上。

定楊軍尋相殘部困守介休,唐軍將其圍困。

唐軍並未大舉攻城,而是派出使者宇文士及入城勸說尋相投降,此時,介休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多次被唐軍擊敗的尋相也認為定楊軍大勢已去,無力回天,遂降。

尋相率領定楊軍殘部投降的時候,李世民已經率領前鋒遠離了介休,正在追趕輕騎逃亡的宋金剛。

疾奔數十裏後,李世民率領前鋒精騎抵達張難堡。

李秀寧率部奪取張難堡後,劉武周從晉陽派出大軍前來圍攻,屢攻不下,李秀寧部雖然損失慘重,卻依然堅守城市,使得定楊軍從晉陽到前線宋金剛大營的這條糧道一直未能打通,為李世民殲滅宋金剛立下了汗馬功勞。

得知宋金剛被李世民擊敗之後,晉陽的劉武周驚慌不已,將圍攻張難堡的大軍調回了晉陽。

李世民到達張難堡之後,抵達城下,脫下頭盔,讓城頭上的李秀寧辨認,李秀寧及其左右大喜,雀躍不已,高聲呼喊,興奮得大聲哭泣。

李秀寧想打開城門讓李世民入城歇息,李世民並沒有同意,他決定乘勝追擊,不給宋金剛喘息之機。

李世民和麾下將士還未用膳,李秀寧命守軍呈上糙米飯,李世民匆匆用過膳食,給戰馬喂上幹草之後,帶上一些幹糧,往北麵疾馳而去。

就在李世民和宋金剛交鋒之際,大本營位於韋澤關的河北軍也在行動,大軍源源不斷地通過井陘進入太原郡,除了幽州和上穀的兵力沒有怎麼抽調之外,高暢河北腹地的駐軍基本上全被徐勝治調到了山西。

劉武周鎮守晉陽,將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前線宋金剛和唐軍的交鋒之上,幾乎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為了奪回浩州和張難堡,重新打通糧道,他強行征召了許多本地人入伍,使得境內流民四竄,百姓們為了活下去,紛紛向東逃入了河北軍的勢力範圍,在河北軍的地盤內,高暢在河北所用的那一套農村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雖然,不是很適應河北軍的那一套,比如,在用膳的時候要感恩,要多謝靈寶神君賜食;比如每十天就要去神廟禱告,為神君大人祈福;不過,無論如何,隻要能夠活下去,庶民們對此還是能夠忍受的,甚而,用不了多久,他們也就習以為常的,實際上,這就是人類的本性,對於抱著強烈意願想要活下去的人,沒有什麼是不能忍受的,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

於是,就在定楊軍和唐軍激戰正酣之際,徐勝治悄無聲息地在晉陽東麵進行著預謀已久的擴張計劃,慢慢擴展了夏軍的勢力範圍。

時間進入五月,當唐軍和定楊軍勝負已分時,徐勝治率領夏軍已經占據了晉陽以東的大部分土地,整個太原郡的東麵都成為了夏軍的勢力範圍,夏軍的前鋒就駐紮在壽山,有一部分輕騎甚至多次在榆次出現,距離晉陽不過數十裏。

隻不過,現在的劉武周已經焦頭爛額,把地盤交給河北人,在他看來,總比拱手讓給李唐為好,有河北人在此為他擋一擋,他才有機會逃回馬邑。

是的,得到宋金剛部被李世民殲滅的消息之後,驚恐不已的劉武周已經決定放棄晉陽,放棄所占據的李唐土地,逃回馬邑老巢了。

其實,如果有可能的話,他也不想這樣做。

李世民擊敗宋金剛的消息傳到晉陽,並非他劉武周一人獨知,整個晉陽城的上層社會都知道了這個消息,說實話,對於劉武周的統治,晉陽當地的那些豪族從內心深處來說絕對是無法認可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利益都已經緊緊和李唐綁在了一起,當初之所以不敢反抗劉武周,隻是迫於形勢的無奈之舉,現在,得知定楊軍的主力被唐軍殲滅,李世民正率軍朝晉陽進發,劉武周已然時日不多,他們自然明白,打落水狗的時候到了。

劉武周並不是什麼蠢貨,他自然也察覺到了城內的這股暗流,隻是,由於兵力薄弱,士氣不穩,他已經無法將這股暗流壓製下去了,因此,他明白,在當前的局勢下,放棄晉陽乃是明智之舉。

就在劉武周準備放棄晉陽前夕,徐勝治派使者來到了晉陽與劉武周見麵。

之所以派使者在這個時候去見劉武周,徐勝治希望劉武周能夠繼續駐守晉陽,為此,夏軍願意給他提供幫助,糧草,軍械,甚至軍隊,所有的這些,夏軍都願意提供。

徐勝治其實也清楚,就算劉武周願意留下來,就算夏軍盡全力幫助,晉陽多半也守不住,這是大勢所趨,非人力可挽回的。

畢竟,晉陽是李唐起家的根基,雖然,由於李元吉的原因,劉武周輕易就奪取了晉陽,然而,和經營數年的李淵相比,劉武周在晉陽根本就沒有什麼根基,唐軍的主力一到,城內準備開門迎接唐軍入城的恐怕多不勝數,若想沒有人為唐軍開門,除非將全城的百姓全部殺光,又或是將他們趕出城去,可是這樣一來,兵力本來就不多的定楊軍又怎麼能守住城池呢?沒有城內的百姓幫助,守城本就是一件苦差事。

雖然清楚堅守晉陽的最終結局是如此,徐勝治還是派遣使者想要勸說劉武周堅守晉陽,甚至寧願往這個窟窿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徐勝治的眼光放在了天下,而不是僅僅放在山西這個地方。

目前,夏王高暢正率領夏軍在河南與鄭國王世充交鋒,高暢采取的戰略是分兵突進,將王世充的部隊分割包圍開來,最好吃掉王世充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