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當真!”
李世民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
杜如晦重重地點了點頭。
“依卑職看來,此事無虛,過一陣子,還會有信使快馬報來!”
“如此甚好!”
李世民臉上掠過一絲欣喜,不一會,他轉過身,麵向帳內諸將,高聲吼道。
“眾將官,聽我號令!全軍出擊!”
李世民之所以改變初衷率軍出戰,乃是因為他從杜如晦那裏得到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如果,那個消息確實的話,宋金剛的確已經走投無路了,勝利的契機已經擺在了他的麵前,雖然,自從淺水原一役被西秦霸王薛舉打得一敗塗地,士卒死傷十有六七之後,李世民用兵就越發謹慎了,這也是他能夠按捺住年輕人的熱血和好勝之心,在柏壁與定楊軍對峙,任憑宋金剛多方挑釁和激將,依然堅守不出,堅持既定戰略的原因之一。
不過,李世民終究是李世民,第一次淺水原大戰戰敗之後,他用兵雖然變得謹慎了,卻並未因此而變得膽怯,不然,也不會有第二次淺水原大戰的一雪前恥,縱然,那個時候他的對手由老子薛舉換為了趾高氣揚的兒子薛仁果,使得他得勝後的感覺顯得不是那麼完美,,然而,從某種角度出發,這也證明了他是一個能夠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而不是在失敗中沉淪的人物。
雖然,在和定楊軍宋金剛的對峙中,他為了避免和定楊軍正麵交鋒不得不采取消極的防守戰略,然而,一旦看到了勝利的機會,他仍然敢於下令全軍出動,正麵和擅長野戰的定楊軍交鋒。
杜如晦帶給李世民的好消息來自於北麵的李秀寧部,就在幾日前,李秀寧集結部眾,在張難堡(今山西平遙西南)襲擊了定楊軍運送糧草的部隊,斬殺了運糧官黃子英,占領了張難堡,截斷了汾水東岸宋金剛大軍的糧道。
宋金剛大營的糧道原本有兩條,一條在汾水西岸,由晉陽沿汾水經浩州東側進入雀鼠穀,然後,途徑霍邑等小城進入臨汾,來到宋金剛大營,這條糧道由於一路都隨著汾水而行,極為方便,宋金剛大軍的補給一直以來都依賴於它。
然而,李世民在柏壁紮營,阻擋宋金剛南進和西向的通道後,並未像他前麵的統帥裴寂那樣膽小怯戰,隻是固守營寨,采取完全消極的防禦措施,李世民在采取防守戰略的時候,如同綿裏藏針一般,他一直在暗中布局。
於是,這才有了劉弘基率領兩千精銳繞過定楊軍大營北上,由隰州(今山西隰縣)奔浩州(今山西汾陽)的具體戰術,當劉弘基和張綸,李仲文等被定楊軍擊散的唐軍殘部合流,占據浩州之後,他們就多次率軍出擊定楊軍的糧道,使得前方宋金剛大軍的補給轉運不及,陷入了缺糧的困境。
浩州被唐軍占領,對劉武周和宋金剛來說都是難以容忍的事情,因此,盤踞在晉陽的劉武周才多次派大將張萬歲去攻打浩州,想要將浩州重新奪回來,然而,由於定楊軍的軍紀敗壞,在河東並不能得到當地鄉紳以及豪族世家的支持,就連平民百姓也對其極其反感,常常心念李唐,故而,在浩州子民的支持下,劉弘基等人多次擊敗張萬歲的攻擊,定楊軍的糧道也就一直無法正常運行。
在這種情況下,劉武周唯有舍棄那條糧道,讓運糧隊走另外一條道路,那條道路由於遠離汾水,因此轉運比較困難,道路有些崎嶇,不過,總比無法運送為好,這也是宋金剛能夠繼續支持下去,還能策劃計謀算計李世民的原因之一。
劉武周的運糧隊對浩州的劉弘基部異常警惕,雖然在鄔城泊東麵,距離浩州和汾水有一段距離,在押送糧草的過程中,黃子英仍然不忘派遣斥候前往浩州附近,監視唐軍動向,自己則極其謹慎地率領大軍步步為營地押送糧草緩緩南行。
然而,黃子英忽略了放棄葦澤關後仍然在定楊軍後方活動的李秀寧部。
一直以來,李秀寧都依托於那些仍然擁護李唐的世家豪族在定楊軍所占據的地盤內打遊擊,為了隱藏蹤跡,她將所部打散,化整為零,分為數個小隊在定楊軍的地盤內活動,要不襲擊被定楊軍占領的城池,要不就攻擊定楊軍的糧道,搶奪對方的糧草,由於她每次出動的兵力都不多,攻擊的也是一些小股的運糧隊,一直沒有攻擊像黃子英這樣由數千士卒押送的大的運糧隊,因此,黃子英對李秀寧部並未認真提防,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了西麵駐守浩州的劉弘基身上了。
他沒有想到的是李秀寧為了吃掉他這隻運糧隊,徹底截斷晉陽和前方宋金剛大營的聯係,暗中將部眾集結了起來,並且在運糧隊中安排了不少斥候,為了押送糧草,劉武周強征了許多晉陽和河東的民壯入伍,要安排奸細入內,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張難堡是定楊軍的糧草中轉站,黃子英將糧食運送到張難堡之後再轉運到前線宋金剛的大營,張難堡是一個占地不廣的小鎮,城牆不高,完全由泥土壘成,也沒有什麼護城河,定楊軍也是沒有辦法才把這裏當作了糧草中轉站,要是浩州還掌握在定楊軍手中,他們也不會選擇這個小地方。
在率領運糧隊進入張難堡前,黃子英安排在浩州附近的斥候得到了劉弘基出動的消息,方向正是朝他而來,兵力大概有兩千餘人。
對此,黃子英早有防備,浩州的唐軍兵力一共有多少,他也是心知肚明,這一次,他足足率領有五千定楊軍押送糧草,人數幾乎趕得上運糧的民夫了,為的就是防備浩州的劉弘基,這次黃子英部幾乎運送了晉陽一個倉的糧食,足以前方的宋金剛部一個月的消耗,千萬不容有失,故而,他統率的這五千人乃是劉武周的精銳部隊,除了足夠鎮守晉陽的兵力外,劉武周差不多把多餘的兵力全部派了出來。
得到劉弘基出浩州的消息後,黃子英將大部兵力放在運糧隊的右側,也就是靠近浩州的那個方向,他並沒有將那兩千唐軍殲滅的打算,他隻想保住運糧隊,安安全全地將糧草運送到宋金剛大營即可,之所以把重兵放在右側,就是讓唐軍知難而退,少做一些在他看來的無用的功夫。
最初,他認為自己的這個布置是富有遠見卓識的,果然,從浩州出發的唐軍將官瞧見定楊軍已經嚴陣以待之後,並沒有強行向運糧隊發起進攻,畢竟,唐軍的主將也擔心這隻運糧隊是誘餌,定楊軍會趁他們這隻軍隊出擊,浩州空虛之時出擊浩州,因此,他們隻是遠遠地尾隨了一段路後,就擺出了撤軍的態勢。
黃子英雖然鬆了一口氣,然而,他並未放鬆警惕,並未將右側的軍隊撤回,畢竟,很難說唐軍不會殺一個回馬槍,等他的注意力放鬆之後,再突然殺回來。
出乎黃子英意料的是,這隻唐軍似乎真的要離開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不舍,不過,也已經在慢慢和定楊軍脫離接觸了,看來,這次唐軍的統帥是一個理智的將領,並不瘋狂。
然而,就在黃子英慢慢鬆了一口氣,放鬆警惕之際,李秀寧率領部眾突然從他防守薄弱的左翼殺了進來。
黃子英大駭,急忙調動兵力迎向左側,在他看來,敵軍的襲擊雖然突然,事情也沒有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秀寧部由於長期在定楊軍後方活動,雖然,有許多支持李唐的豪族世家支持,人力的補充並不是很困難,糧草方麵,豪族支持一部分,再從定楊軍那裏搶來一部分,勉強也能支持,隻是,軍械和盔甲方麵的補給就比較困難了,軍械和盔甲一旦壞了,要想重新修好,在缺少匠戶和工具的情況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黃子英的眼中,向他發起進攻的李秀寧部並非唐軍的精銳部隊,那些穿著五花八門的衣服,拿著破爛軍械的唐軍士卒不過是些草寇流民,為了活命,這才在唐軍將領的蠱惑下,臨時召集而來向運糧隊發起了攻擊,無非是聲東擊西的老調重彈罷了,就是想他把右側的重兵調過來,為那邊的正規軍爭取進攻的機會而已!
要是他真的上當,慌了手腳,匆匆忙忙把右側的軍隊調到左翼來,正好中了敵人的下懷,這樣的蠢事,他才不會做呢!
因此,黃子英下令右翼的大軍不得動彈,仍然牢牢地堅守崗位,防止他所認為的唐軍主力部隊去而複返,然後,他把其餘的部隊全部放在了左翼,雖然,兵力不是很多,但是,他還是相信自己能夠把麵前這隻叫花子軍擊退。
然而,兩軍真正交鋒起來,黃子英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眼前的這隻軍隊裝備雖然破爛,可是,戰鬥力卻一點也不差,不管是單對單,還是結陣而戰,以及士氣的程度,都不在自己統率的這隻精銳部隊之下,和對方相比,他所統率的這隻定楊軍也就是裝備稍微精良一點而已,可是,和對方相比,他的兵力卻又站在了下風,不夠對方人多,這樣以來,裝備精良的優勢也就被抵消了。
就在黃子英後悔應該將右翼的兵力抽調一部分到左翼來,就在他將這個命令付諸實現時,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又一個打擊降臨在他頭上了。
為了押送糧草,從晉陽等地強征入運糧隊的民壯開始叛亂了。
最初,隻是一小撮人在興風作浪,然而,由於黃子英將所有的兵力都抽調到了左右兩側,沒有士兵彈壓,因此,很快這一小撮人就像燎原的星星之火一樣,把民壯們全都鼓動了起來,那些民壯手持木棒,扁擔等簡易武器,從內向外朝定楊軍發起了攻擊。
腹背受敵之下,定楊軍徹底崩潰了,很快,戰陣就被唐軍衝散,再也無法收攏。
黃子英雖然揮動橫刀,砍殺了幾個潰兵,自己也在親衛隊的衛護下,逆著潰兵的人流奮勇向前,希望借此能鼓舞士氣,挽回敗局,然而,在這個時候,他所做的也不過是一些無用之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