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陣,對方才抬起頭來,以一種異樣的語調道:“在下此來,非但為都元帥作使,更是代表大遼朝廷。”
徐衛端起茶杯正要喝,聽了這句話,將杯子放還回去,坐正身子,靜待下文。
“今年三月,我天誌皇帝不幸駕崩,幼主繼位,由皇太後蕭氏攝政。此次,在下便是奉蕭太後與少帝詔命,前來南朝報喪。”蕭朵魯不道。
耶律大石和徐衛從來沒有見過麵,但後者對這位率殘兵遠走西域,曆盡千辛萬苦,在他鄉打下萬裏江山,再續大遼國柞的世之梟雄是懷著一份敬仰的。因此,聽徐衛聽到耶律大石的死訊時,他不禁震驚!竟一時忘了向遼國使者安慰!
好在,他很快回過神來,肅色道:“宋遼聯盟,重敘兄弟之誼,正當戮力並進之時,不想貴國皇帝……還請尊使節哀。”
蕭朵魯不俯首致謝:“多謝大王,大行皇帝雖然棄臣民而去,然少帝聰穎,蕭太後英明,必能繼承大行皇帝遺誌,恢複故國。”
“這是自然。”徐衛附和道。“這是自然……”
“此外,有一件事,我不得不如實相告大王,還請大王見諒。”蕭朵魯不道。
“你話請講。”徐衛點點頭。
“坦誠地說,滅夏之後,我都元帥本打算與西軍再聯手,以女真人劫走李仁孝為由,發兵伐金。但現在,恐怕不合時宜,再者,川陝也需要休養。因此,我帶來都元帥的口信。短期之內,我軍旨在穩固西夏舊境,可能……西邊也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暫時就顧不上。”蕭朵魯不道。
徐衛頻頻點頭:“完全理解。”
“好,既然如此,那在下就不便再耽擱了,我需要即刻就啟程往江南。”蕭朵魯不急著要走。雖然說一直是徐衛在和遼人接觸,但他畢竟隻是方麵大員,中央朝廷,還在江南。像通報大石死訊這等大事,作為遼國使臣的蕭朵魯不還是必須要去杭州晉見宋帝的。
徐衛也不挽留,道:“相應手續,我立刻著人給你辦,你今天之內就可以啟程。”
“謝大王。”蕭朵魯不一執禮,便朝外走去,徐衛起身相送,一直目送他出了衙門。這才有些悵然地坐了回去。
想大石,也算一代英豪,遼國敗亡前夕,率殘部遠走西域,憑借居住在那裏契丹人起事,這麼些年下來,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又把遼國的大旗豎了起來。其堅忍,勇敢,睿智,是讓人欽佩的。可惜,這樣的一個英雄,卻在複國大業剛有進展的時候去世,壯誌未酬身先死,讓人扼腕呐!
方才聽蕭朵魯不說,好像繼位的耶律大石之子年紀尚幼,所以由他的母親蕭太後攝政。“蕭太後”這三個字,對徐衛來說並不陌生,甚至對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一些人也不陌生,因為影視作品,尤其是有“楊家將”有關的作品中,經常出現這號人物。
但蕭太後並不是隻有一個,契丹人和奚人成為一家之後,世為婚姻,遼國皇帝一般都會迎娶蕭氏女子為後。可能是因為後世影視作品的影響,徐衛第一感覺是認為,蕭太後肯定是個不凡的女人。
但仔細一想,不對,他對這個蕭太後一無所知。她現在掌握了遼國大權,會不會繼續耶律大石的政策,還是一個未知之數。而且有一點可以肯定,大石這種雄才,絕不是一個女人可比的。大石能夠堅定決心,排除萬難,舉大兵東進,蕭太後則未必。
這也就意味著,從今往後,宋遼聯盟抗擊女真,存在變數!這不是徐衛所願意看到的,為了能和契丹人聯手,他費了很多周章,好不容易聯合遼軍滅了西夏,接下來,就是休養一段時間,然後大舉伐金,但大石在這個當口上去世,給宋遼關係埋下了不確定的伏筆。
這兩年在戰場上之所以順遂,就是因為宋遼的聯手,給女真人造成了強大的壓力,不說是壓倒性的優勢吧,但足以讓女真人處於被動。如果宋遼聯盟破產……當然他有自信能夠確保西部不受戰爭威脅,但北伐就沒有那麼輕易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