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一個多月過去了,這天隻見一位身穿黑色盤扣立領長衫,戴著圓形水晶近視眼鏡的年輕先生騎著一輛“僧帽”牌東洋腳踏車來到了張府門前。
這時已有兩個家人等候在門前了,這位年輕先生高高瘦瘦、文文縐縐,他的確是位教書先生,手裏提著一個大大的真皮公文包,傭人將並不沉重的公文包接了過來,之後將他領到了老太太的堂屋。
原來這位名叫謝東軒的教書先生是老太爺張國泰好友之子,又是老太太托媒人請來的。謝東軒家境不錯已經畢業於名校成了某大學的教書先生,雖然大三姑奶張歆韻幾歲,但是老太太覺得他與張歆韻挺般配的,所以就托人撮合後請到了家來了。
謝家與張家在生意上多有來往,謝東軒對張歆韻的美貌早就傾慕已久,為彰顯自己的學識,不用媒婆牽線,他要親臨張家私會俏佳人兒。
老太太和謝東軒攀談了一會兒後,便讓傭人叫來丫鬟小玲帶上謝東軒去了張歆韻的閨房。
來到張歆韻的閨樓門前,謝東軒躊躇了一會兒,然後高聲朗誦道:
“畫樓徙倚欄杆,粉雲吹做修鬟,璧月低懸玉彎。落花懶慢,羅衣特地春寒。”
這是元朝散曲作家·李致遠的天淨沙·畫樓徙倚欄杆……
張歆韻聞聽此詩,真的就走出了閨房。
朗誦完畢,謝東軒從真皮公文包中取出兩本手抄書籍,一本是李致遠的散曲作品;另一本是自己親自撰寫詩集,有的已經見諸報端。
張歆韻因對他稍有了解,關於他的詩作也略知一二,又因欽佩此人的才華,所以便與謝東軒暢談起他酷愛的古今文學和歌詞詩賦來了……
落日餘暉,張歆韻還特意陪同謝東軒到自家後花園轉了轉……
倆人交談甚歡到最後,謝東軒希望張歆韻放棄學業,可在家寫些歌詞詩賦,但最好遵從三從四德,相夫教子之道!
謝東軒的儒家思想,與張歆韻當時的新潮思想可謂天壤之別、大相徑庭。
可張歆韻與謝東軒能有如此長時間的交談,這讓老太太非常高興,他準備等張國泰老太爺出外歸來後給他個驚喜!
於是老太太就讓廚房裏的李大廚準備了一桌豐盛的晚宴,席間老太太不住給謝東軒夾菜,且不停誇讚他的學識淵博。
聽了老太太的讚美,謝東軒心情大好。於是乎,談古論今、詩詞歌賦出口成章,真是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啊!
謝東軒走後,張歆韻望著謝東軒送給自己的兩本書籍發呆了一會兒之後,她不由得想起了蕭楚君送給她的那兩本書籍。可惜她已將這兩本書束之高閣,尚未通讀過……
想到此,她趕忙從櫥櫃取出,從下午一直到深夜將兩本書全部通讀了一遍,並總結出——
《法國革命史》是法國曆史學家米涅寫的,該書正值法國波旁王朝複辟時期,法國革命剛剛過去。史學界對法國革命的認識還停留在簡單的記載個人的回憶上,大規模係統研究尚未展開。另一方麵,曾經掌權的資產階級又重新處於無權的地位,隨時準備與封建階級進行搏鬥,他們不滿官方對法國革命的否定,要求對這一偉大曆史事件給予公正合理評價。她啊的不承認米涅的《法國革命史》對全世界的巨大影響。
《共產黨宣言》是卡爾·馬克思和弗裏德裏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由馬克思執筆寫成 。1848年2月在倫敦第一次以單行本問世。宣言第一次全麵係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
蕭楚君送她這兩本書,對張歆韻來說可謂醍醐灌頂,一下打開了她的心扉!
是啊,這兩本書不僅打開她的固有思維,也突破了她認知的盲區。一個人的思想還沒有強大到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時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托另一個比自己更強的人來指引。
張歆韻在心靈深處更加明白,能救贖她、指引她的唯有蕭楚君,別無他人!
可她心目中的偶像、精神上的寄托,為她指路的明燈,現在他究竟在哪兒呢?
想著想著,無聲的眼淚便簌簌地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