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一朝寵失門祚衰(2 / 2)

當走出乾清宮的時候,羅旭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氣,又長長將其吐出,心裏不知道是什麼滋味。盡管老師韓明益提過,盡管父親羅明遠說過,盡管他自己心裏也有數,可是,當皇帝暗示了吏部尚書張家的時候,他仍然是心裏一揪。

如果陳瀾亦是如他這般心中有意,他當初決計願意在禦前直言求婚,偏生那隻是他一廂情願!母親那天從韓國公府回來的時候,不曾說過那盛況,可他早就從藍媽媽那兒打聽了出來——陳瀾和未來的婆婆相談甚歡,她將來必定是會平安喜樂的。

汝寧伯楊府和其他勳貴府邸一樣,亦是位於西城。當年位於什刹海邊上的那座鏡園才造好不久,就因為老伯爺獲罪而丟了,如今闔家老少都窩在鳴玉坊汝寧伯胡同的老宅中。這十幾年來,後街的世仆陸續放出去了不少,而由於每代汝寧伯在生兒育女上頭全都是大有建樹,沒出息聚居在此的旁支族人則是越來越多。

眼下太夫人還在,三路六進的老宅子裏頭住著如今的汝寧伯和尚未分家的四個弟弟,各房的姬妾再加上林林總總的下人,把偌大的房子塞得盆滿缽滿。隻由於每年都是緊緊巴巴地量入為出,這房子已經早看不見簪纓世家的豪奢貴氣,除了中路甬道影壁正堂和宗祠這些門麵之外,其餘地方幾乎是很難入目。

這會兒,一大家子的男丁雲集在宗祠之外,不少人都偷眼瞟著禮部侍郎和一位內閣中書,捧著神位的楊進周,還有禦用監夏太監,神情都是很不自然,這其中尤以汝寧伯楊珪最為不安。眼看著這神位入了他死去老爹的下首第一位,他忍不住一下子攥緊了拳頭,隨即才隨著讚禮官的聲音行禮。

頭一次進入汝寧伯府宗祠的楊進周卻一直都是那張冷淡的臉,隻在叩首行禮的時候微微有些動容。一應禮製規程結束之後,今日代表朝廷前來祭祀的禮部侍郎自是不願意多留,須臾就走了,而夏太監見楊進周似乎也打算走,便笑容可掬地上前去。

“汝寧伯,楊大人。”

這兩個稱呼聽著像是叫同一個人,但楊珪和楊進周誰也不至於聽錯。因而,夏太監走過來的時候,楊進周點了點頭,而楊珪則是笑容可掬地拱了拱手。

“沒想到今日的事還勞動夏公公走一趟。”

“畢竟是皇上吩咐的事,禦用監自然少不得把祭器等等預備齊全。”夏太監看到楊珪的臉色一僵,心中哂然,又看著楊進周說,“楊大人,如今老大人的身後事總算是妥帖了,你和太夫人也算是名正言順了,不知道你們是預備搬回來,還是……”

不等夏太監說完,楊進周就斬釘截鐵地答道:“先父能重回宗祠,家母和我已經感恩不盡。我們在外頭過慣了,還是依從前那樣子的好。”

楊進周的話本是汝寧伯楊珪心下所願,此時鬆了一口氣的他卻不得不故作皺眉:“這怎麼成,如今都是一家人,你其他叔叔們都住在家裏,怎能讓你和你母親住在外頭?家裏雖小,可騰挪地方還是容易的,再說老太太也……”

這一次卻換做夏太監輕咳一聲,打斷了楊珪接下來那些孝道之類的長篇大論。見楊珪給噎住了,他這才不緊不慢地說:“如此也好。老大人和你既是重新入了汝寧伯府宗譜,有些東西自然是該賜還的。而且楊大人成婚在即,原本那座宅子不免有些小了,況且地方也實在是太偏了。皇上來時就囑咐過了咱家,領你和太夫人去汝寧伯府從前沒入官中的那座在得勝橋邊上的鏡園瞧瞧,那裏地方不大,你們一家住正好合適,看過之後回頭咱家就去辦文書。”

此話一出,楊珪隻覺得心裏火燒火燎。別說是他,周圍其他幾個楊家人亦是如此。鏡園確實是不大,可是,天知道老伯爺在世時花了多少心思,甚至為此還在光祿寺差事中貪了賄,這才在禦史彈劾下丟了差事,也丟了園子。那地方一直是內官打理,他們也隻是可望不可即,誰知道一轉眼就歸了別人!

眼看楊進周一再推辭,夏太監卻滿口說是皇帝的意思,想起寧可在前廳等楊進周,也不願意單獨去見汝寧伯太夫人的江氏,楊珪把牙一咬,最後便賠笑迸出了兩句話來:“夏公公,鏡園待會再去也不遲,是不是先讓嫂子和全哥去見見老太太?老太太一大早就在盼著了,這也耽誤不了多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