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校長張桂梅:靠乞討締造高考神話,帶病扛起1800名女孩的希望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這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感動中國組委會對張桂梅的頒獎詞。如今張桂梅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全國十大女傑,時代楷模,這些都是張桂梅獲得的榮譽。
她常常說,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
因此她回了大山裏的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她用教育扶貧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
張桂梅校長並沒有子女,但是從華坪女高走出的每一個孩子都會發自內心地將她稱作做母親,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偉大的女性。
張桂梅1957年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滿族農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病逝了。
後來17歲的張桂梅跟隨著支邊的姐姐從東北來到雲南,她也在當地參加了工作,成為了中甸林業局的一名工作人員,而後又考入了麗江市教育學院讀書。
1990年畢業後,張桂梅隨著丈夫調到大理市任教,夫妻二人本以為可以就此幸福的工作生活,但是災難卻是意外降臨了,張桂梅的丈夫因癌症不幸去世。
為了逃離這個傷心的地方,張桂梅申請調到邊遠的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然而厄運似乎不打算放過這位沉浸在喪夫之痛的女性。第二年張桂梅就被查出了患有子宮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之前為了給丈夫治病,夫妻二人的積蓄早已花光,張桂梅此時已經沒有錢為自己治病了,當時她想要放棄治療聽天由命。但是這件事被學校的教職工以及華坪縣的百姓們知道了,他們紛紛給張桂梅捐款。
看著大家五塊十塊的給自己湊錢,張桂梅的眼淚抑製不住地往下流。無數人的關心和溫暖點燃了張桂梅的鬥誌和熱情,她說這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救了我,給了我這次生命,我要用自己的生命來報答這片熱土,報答父老鄉親們。
病好了,張桂梅開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學上,對每一個學生都十分的關心。漸漸地,她發現學校裏幾乎每個班都是男生多女生少,而且一些女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
在家訪中,她了解到,很多貧困家庭的女孩兒早早輟學,要麼幫父母種地,要麼外出打工,更多的是早早地嫁人換取彩禮。而這些女孩子其實是非常想讀書的,有一次的家訪經曆讓他至今難忘。
女孩的父母為了3萬塊錢的彩禮,硬是要將自己13歲的孩子嫁出去,張桂梅對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無濟於事。後來張桂梅再也沒有見到那個女孩,這也成了他一生的痛。
張桂梅說,我們經常說要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公平的起跑線,可這些女孩兒卻連戰勝起跑線的機會都沒有。她意識到的是貧困山區教育的落後與不對等,導致了低素質女孩兒成為了低素質母親,就此開始了惡性循環。
想要從根源上解決山區的貧困問題,就要先提高婦女的素質,這堅定了她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決心。為了建起這所學校,張桂梅四處奔走,不顧他人的誤解和白眼,像乞丐一樣籌集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