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2 / 3)

但是從來不會有人說什麼,相反,大家都非常歡迎他。然而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中共決定將他送到紅軍隊長的家裏撫養。

原本彭士祿可以平安無事地長大,然而,幾年後因為一個叛徒告發了彭士祿的居住地址,害得他淪落成為階下囚。

不得不說叛徒真是害人不淺,讓人深惡痛絕,如果不是這些叛徒,彭士祿也不會成為孤兒,如果不是這些叛徒,彭士祿的成長之路也不會如此坎坷。

一天,國民黨軍隊突然闖進紅軍隊長家裏,抓走了彭士祿。就這樣,年僅8歲的他跟他當年的父親一樣,被下了大獄。

第二天,國民黨如獲至寶一樣到處刊發期刊,大肆宣揚抓到了共匪。

這批可笑的國民黨反動派注定要失望,一個8歲的孩子不會讓他們訊問出什麼有價值的信息。事實也正是如此,彭士祿對黨組織的事情一概不知,任憑國民黨如何詢問都一無所獲。兩年後,國民黨迫於壓力,不得不釋放了彭士祿。

此時,年僅十歲的彭士祿出獄之後,因為時代的變遷,我黨當時在海陸豐的地下組織遭到嚴重破壞,認識彭士祿的人已經蕩然無存。

為了生存,年幼的彭士祿當上了乞丐,但是他也並不是一味地跟人們伸手,有的時候他也自己做點小活養活自己,例如幫人們放放鵝,或者上山打柴拿去賣。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彭士祿不是一個好逸惡勞、貪婪之徒。這也是自然,虎父無犬子,彭湃的血液,怎會流出貪婪的後代。

小小年紀的彭士祿便吃遍人間艱苦,正是這樣坎坷的經曆鍛造了他堅毅的性格吧。

本來這樣的生活已經非常慘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讓人覺得彭士祿的人生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因為國民黨大肆“清共”行動,彭士祿又被捕了。一個年僅10歲的小孩被當成共匪連續逮捕兩次,國民黨的操作真是讓人痛恨至極。

這一次幸好彭士祿的奶奶積極營救,她通過地下黨組織的援助,最終將彭士祿從牢裏救了出來。

然而經過多年的流浪、下獄等生活,彭士祿已經被折磨得不像人樣,為了給彭士祿更好地生活,奶奶把他帶到了澳門,在給他治病的同時供他讀書。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骨子裏擁有愛國血液的彭士祿注定也是要參加革命道路的。

但是當他去參加遊擊隊時,遊擊隊長聽說他是彭湃的後代,不願意讓他在戰爭裏冒險,而是把他帶到了香港,交給了黨組織。

自彭湃就義後,周總理一直尋找他兒子的下落,輾轉了幾年,周總理終於打聽到了彭士祿的下落,趕緊從香港將他帶到了重慶。至此,彭士祿的流浪生活終於告一段落。

3彭士祿的學術生涯

考慮到彭士祿還年輕,知識是革命非常重要的力量,於是周總理決定將他放到青年幹部學院去學習技術知識。

“士祿啊,為了革命,你可要用功,用心學習,繼承你父親的意誌,為革命貢獻力量。”臨行前,周總理殷殷囑咐道。

彭仕祿也沒有辜負周總理的期望,他學習非常刻苦,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被評為了學習模範。

1946年全麵內戰爆發,彭士祿學的是醫學,黨組織派他去生產消化甘油,這是製作炸藥的原材料。

生產消化甘油的材料需要硫酸,當時硫酸非常稀缺,彭士祿利用破舊鹽酸廠的大水缸、瓷器盆子和罐子先將硫酸生產了出來,最後製作了硝化甘油。

事實證明,學習才是報效祖國的最好出路。正是因為有堅實的知識作為基礎,彭士祿不斷為國家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