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究竟應該如何度過?有的人平平無奇也度過了一生,有的人,他們的人生就像一部傳奇,充滿了曲折,坎坷,卻是那麼的耀眼,讓人心生敬佩。
我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的傳奇人生正是如此。說起彭士祿,他的人生猶如一本吸人眼球的奇書,讓人愛不釋手,更讓人引發深思,燃起內心深處的“愛國火”。
彭士祿
要觀看彭士祿的傳奇人生,就不得不從他的父親彭湃說起。
1父親就義,彭士祿成孤兒
民主革命時期,我國積極向蘇聯學習共產主義新思想,試圖創立蘇維埃政權,而我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是由彭湃建立的。
彭湃是廣東海豐人,他雖然出生於地主家庭,但是他從小接受新思想教育,並沒有地主階級的腐敗思想,反而一直積極推動農民運動。
1924年,彭湃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革命道路;1927年領導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權;1928年入選了中國政治局委員。
1929年,中共中央準備在彭湃家裏召開軍事會議。然而,沒有人知道,這次會議會是彭湃人生的最後一次會議。
成就一個人,需要千千萬萬的人力、物力、財力,而毀掉一個人隻需要一個叛徒。
1929年8月24日下午,中共政治委員、農委書記和省委書記等人,除了請假的周總理,其餘人員均已到場,聚集在彭湃家中,正準備開會。
突然,就在此時,衝進來一批凶神惡煞的軍閥,其中一個頭目手上還拿著一本小冊子,上麵記載著許多人員名單。
原來他們都是國民黨的特務,過來抓中共重要政治人物的,而透露此次會議地點和人員名單給國民黨的叛徒就是白鑫。
彭湃他們想突圍卻發現房子外麵已經被層層包圍,最終,參加此次會議的人員全部被捕。
在任何一個時代,叛徒都是令人深惡痛絕的,如果不是這些叛徒,我們的幸福日子或許能來得更早。
事後,中共積極營救被捕人員,但好幾次的營救活動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彭湃等人被押到了龍華監獄。
在監獄中,彭湃還積極向國民黨的獄卒們宣傳中共的革命主張。
為了不給組織添加負擔,彭湃寫信告知周總理:如果實在不行,就放棄對他的營救,信中還殷切叮囑同誌們,不要為他的犧牲過分傷心,要保重好身體,以革命為主。
不得不說彭湃的犧牲精神、革命主義精神令人淚目,為了革命,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為了撬開彭湃的嘴,國民黨手段更加殘酷起來,把他折磨得手腳都骨折,體無完膚。每次彭湃承受完酷刑之後都會暈過去,要被抬回牢裏。
見同誌們為他的遭遇如此神傷,彭湃忍著劇烈的疼痛,拿石子在牆壁上畫了一條龍,打趣地逗著他們說:“我就如此龍一般,將要升天了。”
1929年8月30日,是彭湃就義的日子。
臨上刑場前,彭湃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送給了戰友們,給他們留個念想,還囑咐了他們,作為臨終遺言。最後,他高歌一曲,從容就義。
同年,彭士祿年僅四歲。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小孩子,國民黨卻以為他對黨組織的秘密能夠窺之一二,竟大肆搜捕起來。
原來,偌大一個國民黨,竟也如此無知且可笑。更令人深惡痛絕的是,對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下手,完全沒有人道主義精神。
如此一個政黨,如何能得民心?潰敗是命中注定之事。
2彭士祿兩次被捕
廣東海豐等地區的農民深感彭湃的奉獻,對彭士祿特別優待,不僅免費讓他吃住,還為他打著掩護,躲避國民黨的追捕。
但是當時的農民普遍經濟狀況都不大好,如果另外長期養著一個小孩,未免壓力過大,所以彭士祿經常是在整個村子裏這裏吃一頓,那裏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