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踏著的是學子的夢-白方禮(1 / 3)

2005年9月23日,天津市第三醫院門口的靈車前,聚集了無數的市民,他們放聲大哭,依依不舍地跟著靈車。

靈車隻能緩緩向前,人群不斷地湧來,一些人為了能看逝者最後一眼,隻好爬到屋頂上、大樹上和附近高一些的地方。

可是,前來送行的這些人,有很多跟逝者並不相識,而這位逝者也隻是一名普通的百姓。

那麼他到底是誰,又做了什麼,才能讓這些素昧平生的人如此悲痛呢?

這位逝者名叫白方禮。

讓我們來看一下他的感人故事吧。

1 最高興的事

74歲,本該是頤養天年的年齡,可白方禮老人卻每天都要出去蹬三輪,因為他有個目標,每個月要捐1000塊錢助學。

為了這個目標,他每天早上六點就要從家裏出發,晚上六七點鍾才能回家。

夏天,他多次中暑暈倒,醒了後再爬起來蹬車;冬天,路麵濕滑他經常滑倒,他總是忍著疼痛繼續工作。

他最高興的是回家後數錢的時候,他把蹬三輪掙來的錢每一分、每一角、每一元的數好,每攢夠1000元就送到學校。

有一天,晚上七點多了老人還沒回家,家裏人很著急,可那時候還沒有手機,家人到他常去的地方找了很久也沒找到人。

第二天淩晨四點,白方禮才終於到家了,疲憊的臉上還帶著滿足的笑容。

家裏人一問才知道,他拉了一趟特別遠的活,有60多裏地,大家埋怨他這麼大歲了,幹一宿實在是沒把自己的命放心上。

可他卻說,這趟給錢多,一宿就掙60,值了!

白方禮愛存錢,所以他特別節儉,自從他開始助學,他就把每一分錢都算到骨子裏,連吃飯穿衣都不放過。

為了省錢,他每天早上從家裏帶兩個饅頭,一壺水,中午就從餛飩店裏要點別人吃剩的餛飩湯,或者弄點鹹菜和大醬。

有一次孫女看到他在街角吃這些飯菜時,難過地哭了起來。

白方禮並不是不喜歡吃,他隻是舍不得吃。

有一次他發燒,不能去蹬三輪,兒媳給他燉了點肉,他隻吃了一口,然後就不斷地啃饅頭。

兒媳問他怎麼不吃,他說我這肚子是無底洞,吃多少都不飽。可吃完飯後他嘴裏含了一塊肉,蓋上大衣躺在床上,一邊叭嗒著嘴,一邊說:“真香!”

就是這樣一位連一塊肉都舍不得吃的老人,卻把他全部的收入都支援了教育建設,隻因為他認為吃是一種浪費,穿也是。

他從不買衣服,穿的衣服都是從街上撿來的,兒媳給他買的羽絨服不是讓他捐了,就是送給一起幹活的工友。

記者問他:“您最高興的事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捐錢。”

別人都是掙錢高興,可他卻認為,把錢捐給孩子們上學,才是他最高興的事。捐的越多,他越高興。

就這樣,他在那輛破舊的三輪車上,一腳一腳地蹬出了許多孩子們的未來,而他也變得越來越“貪心”。

他不再滿足於每天隻收入二三十塊錢,他想掙更多的錢來幫助更多的孩子,於是“白方禮支教公司”,成立了。

2 最窮的董事長

這家隻有八平方米的公司,其實隻是一個在火車站旁邊的小售貨亭。

可為了辦這個“公司”,白方禮把兩間老宅都賣了,還貸了款,成立了全國唯一的一家支教公司。

這一年,他81歲。

公司成立的第一天,他就對受雇的幾個員工說:“我們辦這個公司的目的就是支持教育,所有掙的錢都捐給教育”。

每月1號,是他去學校捐錢的日子,也是公司的經理和會計最頭疼的日子。

因為他要和經理、會計一起去學校,公司離學校又遠,但他怕坐車花錢,一定要讓經理和會計坐他的三輪去。

他就是這樣,一分錢、一塊錢都要攢起來捐給教育。

是的,他現在已經是董事長了,可依然每天出去蹬三輪,他把公司交給幾個貧困大學生打理,這樣就等於又幫助了幾個上學有困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