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壞的市場調研”(2 / 2)

法庭辯護的時候,律師常常用這種方法提問,以獲得他們想要的結論。

這種提問如果用在調研中就是一個壞的提問方式。

第三種是把消費者的表達當成了行動。

消費者會撒謊或者言行不一,甚至在消費者說自己會怎麼樣的時候,他也不知道自己說的是錯的。

比如你要是去問消費者他們更相信哪種方式的推薦,他們會說喜歡朋友的推薦而不喜歡電視廣告。這當然沒有錯,所以產品的口碑特別重要。但有時候隻靠口碑是無法做到快速提升知名度和銷量的,你隻能通過廣告。消費者不喜歡廣告,但是廣告

確實有效。

消費者一般不認為自己會受廣告的影響,實際上他們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廣告的影響。

一扇門本來是可以拉也可以推的,但你在門上貼一個字“推”字,大部分人就會去推這個門,而不是去拉。我們就是時時刻刻受到這種影響,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也是一樣的。這個時候,我們應更多地觀察消費者的行動,而不是表達。因為消費者的表達很多時候要考慮自己的形象,或者表達的是自己認為的結論。

第四種是隻想做輕鬆的調研。

這個其實是心態和做事態度問題。

設計幾個問題,然後在網絡上或者找幾個朋友問一問。這種調研當然不難,但是它可能不準確,或者不全麵。有時候,好的調研是靠那種瑣碎、細致、重複的工作累積起來的。調研不一定就是要在網上或者麵對麵去問消費者,還包括觀察、記錄、搜索和分析等行為。

比如我們在服務滿滿元氣棗糕的時候,我們現場觀察了客戶的20多家門店,對30多家競品店做了現場觀察,還在3家門店安裝了攝像頭記錄了一周的消費者購買情況;另外,我們的兩位同事還去滿滿元氣棗糕的門店做了兩天的服務員。我們根據觀察結果,對滿滿元氣棗糕的門頭、海報、口號、商品結構、糕點陳列、燈箱、燈光亮度、充值卡、服務員話術等提出了改進建議。

我們在服務雲耕

物作紅糖薑茶的過程中,也是對顧客在店鋪的評論留言、客服的谘詢記錄等進行了大量的數據整理,最終發現了顧客最關注的問題,然後對包裝、商品詳情頁等環節進行了改進。

其實用戶調研是創建品牌戰略的基礎,因為對情況搞不清楚,你就根本無法判斷該怎麼往下走。有些人看起來很忙,那不過是一種對自己的欺騙而已。

2020年渾水發布了一個對瑞幸的調查報告,先不說結論是否準確,至少調研方法是值得很多投資機構和研究者學習的。據說,調查方委派了92名全職調查人員和1418名兼職調查人員,記錄了981家瑞幸咖啡門店的日客流量,覆蓋了620家店鋪100%的營業時間,從10119名顧客手中拿到了25843張小票,進行了10000個小時的門店錄像,並且收集了大量內部微信聊天記錄。

再說一下我們當時調研一家小吃店的情況。我們2018年去成都一家做鍋巴土豆的小吃店考察,那是一個當時特別火的小吃品牌,我在小吃店門口站了一個小時,數了它一個小時內銷售的鍋巴土豆數量,再根據它一天的營業時間和單價,基本就可以算出它一個月的銷售流水。我得出的結論是:這家店看起來天天排隊,但每天賣出的小吃份數並不多(因為出餐速度極慢),不怎麼賺錢。如果你隻看它

排隊的盛況,你會以為這家店日進鬥金呢!

蜻蜓點水的調研相當於沒做,有時候我們比別人做得好點,無非就是我們比別人做得更認真一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