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遺產稅與生命

最不合時宜的發現:

“喬爾·斯萊姆羅德和沃伊切赫·科普楚克論證了,如果可以減少遺產稅,人們就有能力推遲死亡。”

獲獎者:

喬爾·斯萊姆羅德(Joel Slemrod)

沃伊切赫·科普楚克(Wojciech Kopczuk)

2001年搞笑諾貝爾獎醫學獎頒給了一項報告,它研究了從樹上掉落的椰子對人造成的傷害,而且這些傷害有時是致命的。和平獎頒給了一位立陶宛的企業家,他成功地創建了以“斯大林世界”為主題的休閑公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其中有些人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這段近代曆史,有些人是為了追憶那個失落的天堂,還有一些人則是為了體會那種再也不用生活在其中的樂趣。天體物理學獎頒給了一項發現:黑洞是地獄之門。

獲得經濟學獎的兩位得主中,一位是美國密歇根大學商學院的喬爾·斯萊姆羅德教授,他是美國稅收政策研究辦公室的主任,諸多科學委員會的成員,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南非和許多歐洲國家的眾多研究院和科學委員會的顧問。他還是一些享有盛名的經濟學報刊的主編,以及多部關於收入不平等、全球經濟下的稅收和稅製危機等方麵著作的作者。斯萊姆羅德是個人所得稅領域的權威。另一位獲獎者沃伊切赫·科普楚克是一位新移民,一位年輕的經濟學

家,剛剛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謀得自己的第一個職位。他沒有出席頒獎儀式,而是由喬爾·斯萊姆羅德出席盛會,領取獎項。斯萊姆羅德充滿自信,有點兒高傲,會繃著臉講笑話,習慣詰責美國政府的稅收政策,他肯定比科普楚克更有準備、有條件麵對桑德斯劇場的觀眾、諾貝爾獎獲得者和馬克·亞伯拉罕斯本人。

斯萊姆羅德表示,即使在他最瘋狂的夢中,也未曾想過會經曆這樣的時刻。“我的共同作者和我本人非常高興地接受這一獎項,因為我們相信搞笑諾貝爾獎的原則,它認為,科學實踐,哪怕是社會科學的實踐,都可以很有趣。我們的研究證實了每個人都知道的事:有些人可能為了錢財傾盡一切,而另一些人生活優裕,對此從不操心。對於一個經濟學家而言,弄清楚這件事是個永恒的挑戰。”

¤¤¤

為什麼斯萊姆羅德和科普楚克對“將死之人如果真的願意,可以多活一陣”這個想法感興趣呢?這個想法有些不合規矩,偏離經濟學研究通常關注的問題。看來,似乎錯在《紐約時報》,它在2000年1月15日告訴讀者,當年年初兩周內的死亡人數,比1999年最後兩周的死亡人數多了50.8%,並表示,希望見證新千年到來的渴望激勵人們多活了一陣。這一假設也為其他的觀察結果所證實:似乎猶太人的死亡率在複

活節前的一周裏明顯降低。

如果說情感因素可能會影響死亡日期,那麼經濟因素呢?斯萊姆羅德和科普楚克隨即提出這一問題。特別是,眾所周知,對稅收的考慮會影響一些人自以為完全因情感做出的決定。比如,每年的前三個月裏,美國的結婚人數會達到高峰,這絕非巧合,通常是因為人們想要減輕稅負。12月最後一周嬰兒出生數量特別高,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為何要對此感到吃驚呢?人人都可以自由計劃婚期,甚至想要稍微提前分娩。不過,單單是為了減少繼承人要付的遺產稅而提早或推遲死亡的日子,這是可以想象的嗎?簡言之,死亡日期是有彈性的嗎?

為了回答這個令人著迷的問題,科普楚克和斯萊姆羅德利用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數據庫:自從1916年開始的聯邦遺產稅申報表,美國從那一年開始征收遺產稅,之後該財政製度經曆了13次重要修改,其中8次上調遺產稅,5次下調遺產稅。對於每一次修改,斯萊姆羅德和科普楚克都根據原政策和新政策一一計算了應繳稅額。他們假設兩者之間的差異說明了刺激死亡提前或者推遲的財政因素,並試圖將其與新政策生效之日前後14天窗口期的死亡數量做關聯。

兩位研究者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公布研究結果,乍一看,這篇文章既像學術論文一樣深奧難懂,又

呈現出嚴謹的學術著作縝密論證的所有特點:對方法一絲不苟地精確使用,對資料來源和數據基礎的批判性討論,長長的數據表格,包括平均值、中位數值、解釋性說明、腳注、附錄、參考資料等,什麼都不缺。其中有當代經濟學家熟悉的方法,有複雜的統計處理,大量運用參數p、參數t、回歸模型、Probit係數等。

在最後的最後,作者得出結論:基於所有的數據,死亡的日期確實存在一定的彈性,並伴有統計學意義上的效果。然而這種效果很微弱,因為即使在最顯著的時期,所高出的死亡率也從未超過1.6%。

我們可以由此得出結論:這個百分比就是那些慷慨地為了繼承者的利益而多活一會兒或者早死一會兒的人的比例嗎?並不完全如此。斯萊姆羅德和科普楚克帶著玩世不恭和誠實,提出了另一個不那麼感人但同樣合情合理的假設:他們強調的這一現象,也可以解釋為,沒良心的繼承者故意錯報了死者去世的日期。而他們並沒有在這兩個假設中做出定論!

當美國國會計劃徹底改革稅收製度,在2010年取消遺產稅,並在2011年重新將其設為55%這一高比例時,兩位研究者意識到這是一個黃金機遇,能夠徹底厘清他們的假設,因為他們可以在大範圍內檢驗自己的結論。但是國會改變了主意,我們也

就別無他法,無從理解《傳道書》中所寫的“生有時,死有時”。

¤¤¤

斯萊姆羅德和科普楚克的混搭式合作在科學界是很常見的。優秀的中心吸引著全世界的研究者,一般都能留住那些有前途的研究人員。這就是團隊的誕生,彙集了不同國籍和不同社會出身的人,各自的經曆在這裏交會。雖然在團隊中說什麼語言的都有,但是和巴別塔的建造者不同,這些團隊的成員在一個相互尊敬和信任的氛圍中,融洽地開展研究。這不僅是研究的基本條件,對於任何人類集體活動而言,這都是不可或缺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