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暗自警惕,表麵上卻不動聲色,淡淡道:“既然如此,那就等朕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後,再前往邊疆巡視。”
攝政王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之色,他原本以為能夠借此機會逼迫皇帝做出一些讓步,卻不料皇帝竟然如此果斷地拒絕了他的提議。
他心中雖然不甘,但也知道此刻不是強求之時。
於是,他緩緩起身,拱手道:“既然陛下已經有了決定,臣就不多說什麼了。隻是希望陛下能夠早日解決邊疆問題,確保國家安全。”
說罷,他轉身離開了宴會大廳。
原本一場熱鬧的宴會,此時卻冷冷清清,皇帝憤怒甩袖而去,眾人緊隨其後。
回到寢宮,皇帝生氣的一邊砸東西,一邊罵攝政王,“老匹夫不就是仗著這麼大多年的軍功麼,啊,誰給他的臉了,等朕掌了權全把他們都給殺了。”
內侍聽見這話,嚇的立馬跪了下來,隻有大總管太監一邊勸慰著,一邊指揮旁邊跪著的小太監收拾地上的東西。
“皇上,”大總管太監輕聲說道,“老奴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皇帝此時正在氣頭上,不耐煩地說道,“講。”
“皇上,攝政王功高蓋主,又手握重兵,若他有心謀反,這天下便不再是您的了。您若能收攬人心,以仁政治國,讓百姓安居樂業,那麼攝政王又怎會輕易背叛您呢?”大總管太監不緊不慢地說道。
皇帝聽了這話,沉默了許久,然後歎了口氣,“你說的對。”
“但,“自古以來,功高蓋主之臣皆是隱患。老奴鬥膽問一句,攝政王是否已經有了不臣之心?”大總管太監小心翼翼地問道。
皇帝皺著眉頭,思考著這個問題,“此事朕也有些疑慮。但他是國家重臣,又立下赫赫戰功,若輕易處置,隻怕會引起不必要的動蕩。”
大總管太監低頭沉思片刻,又說道:“皇上,您可曾想過借助其他力量來製衡攝政王?比如,秘密訓練一支親兵,或者聯絡一些忠於皇室的官員,讓他們成為您的耳目,時刻關注攝政王的動向。”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亮光,“此計可行。你即刻去安排此事,務必小心謹慎,不可走漏風聲。”
大總管太監點頭應道:“老奴明白,定當竭盡全力保護皇上。”
“另外,宣丞相進宮。”
“是。”
大總管說完退了出去。
一些小的太監獻媚的恭維的說道“還是幹爹有辦法,這皇上不就是被你給勸住了。”
“講話注意些,小心你的腦袋。”大總管嚴厲的批評道。
小太監惶恐的點頭哈腰的說道,“是、是,瞧我這張嘴,就是管不住自己。”一邊說,一邊連還扇自己的幾巴掌,以示懲戒。
大總管太監看著小太監的模樣,心中暗自歎了口氣。他明白,這些小太監們雖然表麵上恭維他,但實際上並不尊重他。他們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討好他,一旦他的地位有變,他們便會毫不猶豫地背叛他。
大總管太監心中明白,要想在這個皇宮中立足,必須要有真正的實力和智慧。他雖然身為太監總管,但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和經曆。他曾經也是一個貧苦的農民,因為生活所迫才被迫進宮當了太監。深知生活的艱辛和人性的險惡,因此他一直保持警惕,不斷學習和積累知識。
在這個皇宮中,隻有掌握了真正的權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要想掌握真正的權力,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智謀和手段。因此,他一直在觀察皇上的一舉一動,揣摩皇上的心思和意圖。隻有了解了皇上的真正意圖,才能更好地為他服務,也才能更好地掌握權力。
這時,大總管太監已經走到了宮門外,宣丞相已經在那裏等候多時了。大總管太監拱手施禮道:“丞相大人,您請進。”宣丞相點了點頭,跟隨大總管太監進了宮門。直到他的身影逐漸消失在重重宮門之後,隻留下一些小太監們還站在門口窺探著他們的背影。
“皇上,宣丞相到了。”總管回稟著。
“讓他進來。”內侍裏傳來一聲回複聲。
宣丞相走進了皇上的書房,他看到皇上正坐在書案前,低頭沉思著。他輕手輕腳地走到書案前,低頭施禮道:“臣參見皇上。”
皇上抬頭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道:“平身吧。”
宣丞相緩緩起身,看著皇上道:“不知皇上召臣前來,有何要事?”
皇上微微一笑,道:“丞相,你跟隨我已經多年了,你覺得我這個皇帝當得如何?”
宣丞相心中一驚,不知道皇上的真正意圖,隻得謹慎地回答道:“皇上仁德兼備,愛護百姓,乃是一位明君。”
皇上聽後,淡淡一笑,道:“明君?也許吧。但是,作為一個皇帝,需要的不僅僅是仁德和愛護百姓,更需要的是智謀和手段。”宣丞相心中一震,他明白了皇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