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魚梁新對(2 / 2)

龐德公聞言,緩緩說道:“老夫為何說此乃遠慮也?隻要玄德公與孔明在,成都朝中必然穩如泰山,斷無奸邪敢作祟,秦公也可安保無虞。”

“日後秦公若想思得萬全之策。可知雖身處荊州,四戰之地,但四通八達,往來便利。有兩處要地至關重要,一乃上庸,二為奉節,也便是白帝城。”

“上庸是秦公管轄,自是安然。控上庸則可連通漢中。過秭歸便是奉節,而控奉節則可連通巴郡、南中各地。秦公可徐徐而防範,萬一朝中有變,情勢危機,將軍自可掌荊州九郡,控漢中、巴郡、穩南中各地,然後入蜀勤王,大事定矣。”

劉封聞言眉頭舒展,拱手道:“先生此計,我無後顧之憂矣。然不到萬不得已,某必不至於此。先生見諒,隻要不危及大漢根本,不累及我情義同袍,我劉封寧願永不用此計。”

龐德公甚是感佩,頷首柔聲道:“秦公忠義之心,天地可鑒啊!正如所言,此乃對內自保之策,乃下下之策也,勢必造成內耗。”

“是也,那敢問先生方才所言天時,又是為何?”劉封繼續詢問道。

“哈哈哈,秦公有所不知,我夜觀天象,北方王氣正盛,大漢衰微本來天道使然,然天道並非一成不變。我早前便說,天下向漢之心日衰。”

“何解?是為北方尤甚,變亂之世數十載,民心思安也。何為天時?民心所向即為天時也。秦公隻需以仁義為本,推行德政,安撫民心,便能夠得到萬民支持,扶持民心歸漢。”

“若如此,將軍以天時、地利、人和之便。以帝室之胄,信義為先,總攬賢才,安撫民心。再跨有荊、益之基,西順成都,南撫蠻夷,外以聯姻結孫權,內以寬和修德政。”

“一旦天下有變,曹魏王氣衰微,則自可將荊州之軍以向中原取洛陽,丞相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定長安。誠如是,則大漢天下,可再承繼天道運轉也。到那時,萬國來朝,不過爾爾。”龐德公一口氣,緩緩道來。

劉封聽得眼中一亮,拍案而起,連忙向前撫住龐德公的手:

“先生所言正合我意!晚輩真是感激不盡!”

龐德公亦起身,拉過手,兩人坐到身旁,笑道:

“哈哈哈,秦公謬讚,老夫不過借助孔明隆中對策來施於將軍身上罷了。不過,隻要秦公胸懷大誌,此策必能成功!”

鄧艾聽了半天,紙上都要寫滿了筆記,忽然想到什麼,近到劉封身前小聲道:

“公...公仲兄,東...東吳聯姻之事!”

劉封一直顧著與龐德公論天下大勢,若不是方才談到與東吳聯姻,險些忘了大事。

隨即對視一眼鄧艾,點點頭道:“先生,那個東吳...”

龐德公方才看完信,早已了然於胸,擺手道:“秦公勿憂,此乃小節。昔日我在鹿門山采藥之時便遇到一道人。”

“此人告知在下,孫權有一養女,原是堂兄孫賁之女。向來喜愛黃老玄學,於建業城外清修,即便是東吳之人,也鮮有人知曉。”

“其同胞姊,即是如今曹魏皇後孫嵐,魏太子曹楷之姑母。而此女名喚孫寒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