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誰?”
趙桓連忙問道:“能得亞父青睞,定然不差。”
最讓他難受的李綱,他都已經答應用了。
趙桓想著,郭京再舉薦也不會舉薦一個比李綱更讓他難受的人了。
剛才已經鬧了點不愉快,這會趙桓還是想要找補一下。
說點好聽的,緩和一下剛才因為李綱的不愉快。
郭京沉聲說道:“此人名叫王彥,原本是禁軍將領,後來隨著貧道去了太原,做了貧道了親軍副指揮使。”
“此人倒是個有勇有謀之人,貧道以為可以讓他為寧海軍節度使。”
“以此次戰功論封賞,倒也算合情合理。”
來了來了,軍權這個好東西,不隻是康王想要,郭京也得拿在自己手中。
本來若是趙桓是個英明的皇帝,郭京自然不會去打兵權的主意。
但趙桓這個卸磨殺驢的主,郭京實在不放心,也得為自己留點底牌不是?
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郭京手握兵權,他可以保證隻用來守護大宋安定。
若是趙桓沒有太大的差錯,郭京手裏的兵權就是守護他皇位的盾牌,為他清理賊酋的長矛。
“是個武將?”
趙桓驚詫的問道。
怎麼亞父舉薦的人,一個比一個更讓他難受。
當然,郭京安排王彥做節度使,也不僅僅是要抓兵權。
另外一層原因,還是軍政新律的推行。
用別人,當然不如用自己人更放心。
而且,提拔王彥去做節度使,這本身也是對於軍政新律的執行。
給大宋天下習武的人看看,軍政改革以後,從軍也是有出路的。
郭京點頭道:“不錯,是個武將,但他文采出眾,也算是能文能武。”
趙桓有些遲疑的說道:“節度使乃是從二品的官階,王彥縱然有功,是否也提拔的太快了些?”
一下子從原本的六品無名之輩,直接提拔到了從二品的節度使,這未免有些太誇張了。
他有再大的軍功,也不至於一下子提拔這麼多啊!
況且,王彥此人他之前聽都沒聽說過。
郭京說道:“陛下,事急從權。”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陛下不拘一格降人才,才乃雄主所為,任誰知道不稱讚一聲陛下為雄主?”
“俗話說,天高皇帝遠,縣官不如現管,兩浙路距離京城太遠了,且已經被別有用心的康王掌握,陛下鞭長莫及,派人過去忠心和能力缺一不可。”
“而且……若是派遣別人過去,恐怕有性命之憂,一旦朝廷節度使過去後斃命,那局勢我們就很難掌控了。”
“若是王彥過去,貧道有辦法保他性命。”
換成別人,郭京隻能做到盡量,但不能做到絕對保證。
不是他不盡心,而是別人未必會盡心聽他的話。
這個節骨眼上朝廷派遣節度使過去,趙構肯定知道是來製衡他的。
他必然會先拉攏,若是拉攏不成,便會想辦法抓對方的把柄裁撤對方,但若仍舊不行,隻怕會惱羞成怒直接暗箭傷人。
一旦死了,那事情就不好收場了。
九妹趙構和朝廷撕破臉,就隻在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