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則草動,雲聚則雨綿。
是幾日陰鬱之積蓄,換來今日大雨。
在鄭國朝堂上決定出使周國時,便有消息陸續傳至各國,同樣的,各國也知道了周國牽頭抗鄭的消息,一時間國際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
韓國,雨洗上聚城。
如今的韓國,在各國當中的實力不算強大,國土麵積和人口都是墊底的存在,可也傳承了800年,至少祖上闊過,而上聚城作為國都,自然也是雄偉非常。
韓國四麵受敵,而立足於世的根本便在於軍機器械,其連弩威震天下,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為韓出。
此外,韓之刀劍亦是舉世聞名,常有韓國人向外國人吹噓道:我之利劍,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能斬堅甲,削鐵幕……看得出來,韓國人以此為傲。
自來到上聚城,李糾這幾日,全沒有心情好好欣賞這座古老城池,雖說此行不會順利早就心中有數,可真到這種膠著的時候,難免還是會有所焦慮。
然事有所膠著,亦終將會有轉機。
“嘩啦……嘩啦……”
冬雨傷人,更有冷風夾在其中,就算淋上幾滴都會覺得冰寒刺骨。
禹水邊上的文富樓,是天下八大名樓之一,站在頂樓俯瞰著這條大江支流,天高水闊,心生萬千氣魄。雖然此時樓外正風雨交加,天光黯淡,可在此憑欄而立的李糾,卻是一掃之前心中的陰鬱,正沉浸式欣賞著此時的風高雨急,相比豔陽天,更加別有一番滋味。
轉機到了,來的比想象中要快。
“李使者,韓王有事召見。”一名使團的侍衛尋上來傳話,十三層的閣樓讓他跑的滿頭大汗,隻是他冒雨而進,是雨是汗早已分不清楚。
昨晚,李糾接到鄭國出使周國的消息,當機立斷馬上作出決策,立馬攜帶財物拜托韓國官員給韓王進言……現在終於得到反饋。
商複猜測的不錯,他李糾怎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呢?
李糾眼色一凝道:“隨我覲見。”
行至樓下披上一身蓑衣,毫不猶豫的步入了雨幕之中,此時天上濃厚的黑雲已絞在一起。
絞雲無冬雷,凝於並春發。
……
韓王宮內殿門緊閉,隱約有雨聲隔絕。
韓王高坐殿上。
下首站著他的相國和李糾二人。
“鄭國使於周國,其目的顯而易見……”李糾話不說盡。
韓王和相國對視了一眼。
“是何目的,還請李使者言盡。”韓之相國張揚玉的語氣並不算客氣,老家夥對這種說話方式並無好感。
李糾也不在意隻平淡道:“如今餘下七國中,——周、鄭、楚三家勢大,若強強聯合……甚至在鄭國看來,或許不用三家聯合,隻要周、鄭聯合,勢必趙國先滅,而後亡魏,再拔韓覆夏……四家既無,則最終形成三家鼎立之局麵……外臣初來韓國時也是與大王說過的……當初周國朝堂上爭論的兩種方略……最終是胡丞相力排眾議,棄獨聯眾……若我們不加快完成聯合,我怕到時……”
拿出來說的,竟然是百裏不晃反駁胡昭的觀點。
張揚玉沉吟不語。
韓王不禁問道:“到時會如何?”
李糾語氣稍顯沉重道:“宗室本就傾向於周、鄭聯盟,夜以繼日的勸說之下,怕是周王忍不住要改變主意啊,到時…胡丞相也無能為力了……”
韓國軍械雖強,國力卻弱,說要爭霸天下那是癡心妄想,而且這些年韓國也看出來了,如今各國的軍工技藝,差距並沒有以前那麼大。
他們從不承認,如今他們唯一的出路便是加入一方,然後苟延殘喘……
不管是妥協於鄭國支持其一統,還是合從於各國再與鄭國抗爭,對於時間而言,結果並不會改變,在時間麵前一切都將毀滅。
可是話又說回來,這並不是人想要的結果,出於人自身的利益來考量,選擇抗爭是必然的結果。
張揚玉拜韓王道:“大王,暴鄭無道,嚴法苛政,奪人領土,滅國屠城……臣以為聯合抗鄭,是順天道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