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勝過財富,這是猶太人較其他民族更重視教育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們成為世界上最優秀民族的原因之一,更是他們傑出智慧的表現。
求知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猶太思想家馬克思說:“求知能改變一個人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接受過教育。”
猶太人愛讀書,愛買書,愛寫書。在猶太人的國度,無論是在街頭巷尾,還是在車站廣場,專心致誌讀書的人隨處可見。
在猶太人的家庭中,父母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家裏的書架一定要放在床頭,這是這個民族世代相傳的做法,以此表達對書和知識的看重。如果誰家把書架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對書和知識的不敬而受到大家的蔑視。猶太人從來不焚書,即使是那些攻擊猶太人的書也決不焚燒。
猶太人在休息日,所有的商店、飯店、娛樂場所都停業,交通全部中斷,每個人都必須在家中“安息”和祈禱,嚴禁走親訪友,但有一點是允許的,那就是讀書和買書。倘若你從陽台上向下看,你會發現海灘上空空蕩蕩,大街上寥無人跡,隻有書店開業,每個書店中都擠滿了人,沒有大聲喧嘩,人們都在靜悄悄地看書或購書。
每個書店都生意興隆,人們對書的酷愛似乎勝於財富。書店中各種觀點的書一應俱全,從最為深奧的哲學著作到最通俗的大眾讀物,都有著各自的讀者群體。
在街頭的報亭裏,可以買到頭天出版的西方各種大報,如《世界報》《紐約時報》等。
猶太人除了希伯來母語之外,大多數人都能講流利的英語,全國有近30家報刊分別用15種文字出版,出版社與圖書館的數量居全球之首,僅有500萬人口的國家競有近900種刊物。每種刊物的定價都很昂貴,即使最節儉的猶太人家庭也總是要訂閱好幾種期刊或者報紙。購買書報是每個猶太家庭中的重要支出部分。
在猶太民族中,學者的地位要高於以色列王,他們認為如果一個學者死了,沒有人能替代他,而如果一個國王死了,所有傑出的猶太人都有能力競選國王。
猶太人求知精神的基點在於他們對知識有著深刻的也相當實際的認識-知識就是財富,由此便產生了對知識這種財富近似貪婪的欲望。猶太人四處流浪,沒有家園,居無定所,沒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保障。他們所到之處,唯一的支撐就是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靠知識創造財富,從而由財富、金錢來為自己爭得一條生路,一方生存發展的空間。物質財富隨時都可能被偷走,但知識永遠在身邊,智慧永遠相伴,而有智慧,有知識,就不怕沒有財富。這正是猶太人流浪數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
猶太人在經濟運營、商業運作上的非凡成就,與他們孜孜不倦、不斷探索的求索精神是分不開的。
在世界任何地方,猶太人憑借著自己擁有“可以隨身帶走”的知識,躋身於知識要求高、流動性強的各種行業,美國三大電視網 ABC、CBS、NBC的帥印,時代華納公司、米高梅公司、福克斯公司、派克公司都是猶太人開拓的。在美國前400名巨富中,猶太人占了近三成。這些數字的列舉可能顯得枯燥,但我們不得不感歎猶太民族神秘的知識力量。知識在這個古老民族中竟然能煥發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是知識拯救且複興了這個古老而年輕的民族。
但反過來,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在其他民族中,知識沒有體現出在猶太民族中那樣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呢?我們甚至可以問,猶太民族何以讓知識保持長久的魅力,並能存舊納新,不斷繁榮呢?答案就是,求知精神!
在猶太教中,勤奮好學不隻是僅次於敬神的一種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宗教般虔誠的求知精神在商業文化中的滲透,內化為猶太商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實的商業精神和銳意進取的創新意識。他們孜孜以求在知識的海洋中積累豐富的知識,同時也為形成猶太商人所特有的計劃謀略與智慧發揮了文化滋養的作用。可以試想,一個目不識丁的人或知識缺乏者在商業舞台上會有運籌帷幄、從容應對的商業智慧嗎?
12世紀的猶太哲學家、猶太人的“亞裏士裏德”,精通醫學、數學的蒙尼德則明確把學習規定為義務:
“每個猶太人都必須鑽研《塔木德》,甚至一個靠施舍度日和不得不沿街乞討的乞丐,一個要養家糊口的人,也必須擠出一段時間來鑽研。”
由這一原則所帶來的結果是形成了一種幾乎全民學習、全民都注重文化的傳統。
這樣一種學習的傳統,作為一種卓有成效的培養、激發人們的學習積極性的價值觀念,深深影響著猶太人的獨特智慧,也促成了猶太智慧的發揚光大。
在人類的價值體係中,粗略地可以區分出兩大類價值:一類是工具價值,另一類是目的價值。
所謂工具價值就是本身作為取得其他價值的手段的價值。這種價值是否有價值不取決於其本身,而取決於它能否成功地導向或實現另一價值。
在學習效果方麵,猶太民族同樣顯示出自己的聰明與智慧。人類文明的發達無非靠著兩樣東西的積累:一是物質形態的成果積累;二是觀念形態的成果積累。在這兩種積累及其結合的基礎上,人類社會不斷地以加速度發展著。在第一種積累上,猶太人曆來是大有貢獻的。
在第二種積累上,猶太人更有貢獻。僅僅一本《塔木德》對猶太人曆史的影響,已經足以證明即使在宗教神學的外衣下,猶太人的學問在人類認識自身、開拓自身、約束自身方麵的累累成果。以學習為職責的猶太人,在履行職責的同時,得到的是其他許多民族夢寐以求的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