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源於學習和思考
在猶太法規中有一項規定:當有人來借書時,不把書借給他人,要被扣以罰金。所以即使是敵人,當他向你借書時,也要借給他,否則,你將成為知識的敵人。不僅如此,猶太商人看重知識,卻更親近智能。
根據猶太商人的經驗,智能是源於學習、觀察和思考的。學習可以磨煉人的心性與思維,猶太人視學習為義務,視教育為“敬神”,而書是知識的主要載體,它是新知識、新技術和信息的載體,它啟迪智能,拓展思維,指導實踐。讀書是使人獲得智能的一條快捷方式,不更新知識、不學習、不讀書,就意味著因循守舊,缺乏遠見,更是一種無知和愚昧。
許多猶太人認為,在學習知識時,一要善於獲取資料;二要有重點地選擇,尤其對精要的部分必須細讀精思,知其意義;三是借腦讀書,通過別人的閱讀,從他人總結的要點中獲得精要的東西;四是善於進行人際的交流、溝通,從媒介網絡中獲取知識。然而知識必定是死的東西,關鍵在於運用,這就需要反複地觀察、分析去領會事物的內涵,讓知識通過自己的大腦“活”起來。
美國連鎖店先驅盧賓就是一位用活知識的典範。他發跡之初,在美國早期的淘金浪潮中做一些贖買生意,後來漸漸發跡了。在商戰中,他花去若幹年的時間去觀察和分析市場的情況。他發現,如果進行生意買賣不明碼標價,容易導致顧客對商品的誤解與猜忌,這樣不利於業務的開展,因為市場價格變化不定,如果能選擇一個參照標準,也就是研製一種對每一種商品明碼標價的銷售經營方式,會令顧客放心,還能建立起同顧客間的信任關係,掃除商業交易中的欺騙行為。後來他采用了“單一價格店”的經營方式,交易額明顯增加,並贏得了更多顧客的光顧。盧賓的生意越做越火爆,他所經營的商店光顧的顧客越來越多,但是,在購物時出現了人潮擁擠、空間不足的現象,從而影響了交易的正常進行,顧客也在購物時受到了影響。從這一點出發,盧賓想到了,一個商店無論如何經營,它的輻射範圍都會受到限製,如果采取連鎖經營方式,不但可以解決購物空間問題,同時也會使業務擴大,實行多店同貨、同價、同服務方式經營,並在店麵的布局、安排和裝潢等方麵都采取相同的模式,這等於是將一家店開設在多個地方,滿足許多客戶的需要,生意自然也就越做越大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盧賓商業業務的拓展,是建立在對銷售方式、銷售策略的創新上的,是一種對過去經營管理模式的突破。
作為一名傑出的商人,他不但擁有豐富的知識,了解銷售的藝術和顧客的消費心理,而且通過觀察將知識轉化為智能和能力,根據商店的具體情況,設計出完整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智慧與金錢的同一與同在
猶太人小時候幾乎都要回答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了,你的財產被搶光了,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錢和珠寶,母親就會十分耐心地教導孩子: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金錢也不是珠寶,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無法搶走的,你隻要活著,智慧就永遠伴隨著你。追求智慧和汲取知識成了他們一種立身之本。
在猶太人的生活哲學中,一個人擁有賺錢的智慧,才是有真智慧,否則,隻能是個照搬書本的書呆子。
1946年,有一對父子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
20年後,父親離世,兒子從此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始終牢記著父親的話,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鍾表上的彈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甚至把一磅銅賣到了3500美元。那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
然而,真正讓他揚名的,卻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因翻新自由女神像扔下了大堆廢料,了清理這些巨大的垃圾,政府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人應標,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因此沒人願意去幹這既吃力又不討好的買賣。
這位猶太商人當時正在法國旅行,聽到這個消息,他立即終止休假,飛往紐約。在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他一言不發,當即與政府部門簽署了清理這堆垃圾的協議。
消息傳開後,紐約許多運輸公司都在偷偷發笑,他的許多同僚也認為廢料回收吃力不討好,能回收的資源價值也實在有限,這一舉動實在愚蠢之極。
然而當這些人都在等著看笑話的時候,他已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舊木料則加工成底座,廢銅、廢鋁的邊角料則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來的灰塵都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
結果這些廢銅、邊角料、灰塵都以高出原來價值數倍甚至數十倍賣出,且供不應求。不到三個月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金,每磅銅的價格比平時出售時的最高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