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教育—智慧的大門(1 / 3)

學校在,猶太民族就在

從猶太民族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師的敬重,人們就不難想舍學校在猶太人生活中具有何等的地位。

1919年,猶太人同阿拉伯人正處於目趨激烈的衝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便在隆隆的炮火聲中奠基開工了。此後難尋不絕愈演愈烈的衝突,並未能阻止這所大學在192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猶太人之所以特別重視學校的建設,除了他們具有那種“項知識為財富”的價值取向之外,還因為他們認為學校無異於一口保持猶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

偉大的拉比約哈南曾說過:“學校在,猶太民族就在。”公元70年前後,占領猶太國的羅馬人肆意破壞猶太會堂。蓄謀滅絕猶太人。麵對猶太民族的空前浩劫,約哈南想出一個方案,但必須親自去見包圍著耶路撒冷的羅馬軍隊的統帥韋斯巴羅。約哈南拉比假裝生病要死,才得以出城見到羅馬的司令官。

敬意。 他看著韋斯巴羅,沉著地說道:\"我對閣下和皇帝懷有同樣敬意。”

韋斯巴羅一聽此話,認為侮辱了皇帝,做出要懲罰拉比的樣子。

約哈南拉比卻以肯定的語氣說:“閣下必定會成為下一位羅馬皇帝。”

將軍終於明白了拉比的話,很高興地問拉比此次有何請求。拉比回答道:“我隻有一個願望,給我一個能容納大約10個拉比的學校,永遠不要破壞它。”

韋斯巴羅說:“好吧,我考慮考慮。”

不久以後,羅馬的皇帝死了,韋斯巴羅當上了新羅馬皇帝。當攻破耶路撒冷之日,他果然向士兵發布了一條命令:“給猶太人留下一所學校!”

學校留下了,留下了學校裏的幾十個老年智者,維護了猶太的知識、猶太的傳統。戰爭結束後,猶太人的生活模式也由於這所學校而得以繼續保存下來。

約哈南拉比以保留學校這個猶太民族成員的塑造機構和猶太文化的複製機製為根本著眼點,無疑是擁有極富曆史感的遠見卓識。

一方麵,猶太民族在異族統治者眼裏,大多不是因為地理政治上的不同,而是成為文化上的吞並對象。小小的猶太民族之所以反抗世界帝國羅馬而起義,其直接起因首先不是民族的政治統治,而是異族的文化統治,亦即異族的文化支配和主宰:羅馬人褻瀆聖殿的殘暴之舉。

另一方麵,猶太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首先不是在先天的種族特征上,而是在後天的文化內涵上。猶太民族有白人、黑人和黃種人,作為猶太教大國的以色列一直向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開放大門,隻要接受猶太教就是一個正統的猶太人。

為了達到這一文化目的,猶太人長期追求的不僅僅是保留一所學校,而是力圖把整個猶太生活的傳統和猶太文化的精髓保留下來。從猶太民族2000多年來持之以恒、極少變易的民族節日,到甘願被幽閉於“隔都”之內以保持最大的文化自由度,到複活希伯來語,所有的一切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猶太民族的這種獨特追求,和這種獨特追求中生成的獨特智慧。

這種智慧就是對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執著和維護。

教育從小抓,童年教育決定終身

世界上有許多民族喜愛讀書,人們常提到的有冰島人、芬蘭人、俄羅斯人、英國人、美國人等。但比較之下,人們發現猶太人更喜愛讀書,而且更善於讀書。

猶太人喜愛讀書,有其曆史和社會因素,其中,獨特的家庭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在曆史上猶太人不斷受到迫害,財產被掠奪,房屋被燒毀,人民遭驅逐,從而迫使他們把尋求知識、增長智慧當成一種防禦手段。這種一心尋求知識,並以不同方式運用知識來謀生的特點世代相傳,成為猶太民族的一個特點。

“沒有學童的城市終將衰敗。”

“有學童而不教育的家庭,必將是一個貧窮的家庭。”

孩子的童年決定他的終生,這在猶太人中是一個至理名言,在現實中也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也有人認為人的一生是很複雜的,人的一生漫長,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機遇與偶然性。如何將孩子打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都必須麵對的問題。

一個人是天才還是庸才,究竟是取決於天賦還是教育?這是一個在許多民族中有著爭議的問題。但在猶太人中這個問題沒有爭議,他們認為一個普通的孩子隻要教育得法,就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

猶太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兒時,並不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天賦也不算高,4歲才開始說話,在小學時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老師曾要求他退學。但在他的家庭中,他母親對他的音樂熏陶和叔父對他進行的數學啟蒙,培養了他傑出的形象思維能力,使他最終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在很多人的頭腦中有這樣一種觀念,認為孩子成長得好,是因為天賦優良;孩子不成功,就怪罪於先天不足,而不去追究父母在教育方麵的失職。

很多成功的教育事例說明,對孩子的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認為嬰兒如同一張白紙,不具備學習與接受教育的能力,出生不久的幼兒就如同一隻小動物,主要是吃飽,長身體,而不是學習,這是人們普遍存在的偏見。事實上,孩子從出生到3歲前,是一個最為重要的學習時期。因為這一個時期,孩子的大腦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

位猶太教育專家曾說:“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沒什麼兩樣,但因為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就算是普通的孩子,隻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麼他們的命運決定於稟賦的多少。

多數猶太教育家認為,嬰兒在0至3歲之前的學習方式與長大後不同,前者是一種模式學習,即無意識學習,後者稱之為主動學習,即有意識學習。了解這一點對開發孩子的潛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如何塑造天才,如何發掘天才?最為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們的家庭中盡早挖掘出孩子的潛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業上的天才更為神秘,因為我們不了解天才是怎樣出現的。其實天才並不神秘,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潛能,每一個人身上都存在,很多人隻是後天的培養不當,潛能沒有開發出來而已。

根據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人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它隱秘地潛藏在人體內,表麵上看不出來,這就是潛能,即我們所說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