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南下蘭陵(2 / 3)

四名武夫在樹林不斷搜尋,論地形他們在此地深耕多年,哪條路遠近自然是門清,可是進入林中就不同了,這附近樹木茂盛,一片樹林一年可能都來不了一次。

於是高個子聚集眾人,他提議:瘦子容易衝動,讓他先回去稟告兩位貴客。其餘三人再做搜尋,畢竟其中一人受著傷,跑也跑不遠,真的遇上了,先圍起來再說。我們先請示一下,比較穩妥。於是瘦子便返身回到原先的水榭處。

在走了數裏地之後,二人躲入一處墓塚處,顯然這裏比樹林更便於藏身,但畢竟是露天處,隻能借著天色先隱蔽一陣子。

在一處墓塚旁,女子拿出身上的玉佩,希望老白先出發前往琅琊,去一處客棧尋找女子的幫手過來幫忙,自己則在這裏等著。老白不太認同這種做法,他認為此時出發,很有可能那四人就回頭過來搜尋他們的蹤跡,那麼剛好會碰個正著,那麼到時深衣女子也活不了,還不如在這兒待上個兩三天再走。

老白想著四處搜尋著看還有沒有其它蹤跡,若是天亮了,空曠的墓塚還是不便於藏身的,仔細觀察,仍是容易被人發現。

找了許久,仍是沒有找到比較隱蔽的地方,老白開口說道:看來北境不擅長機關術啊!!

女子看著老白問道:你也是南境的人?

老白沒有做出回應,而是四處張望,隻見地上隻有兩個石蒲團,喃喃道:現在風俗是改了麼,祭拜祖先都不用祭品、不帶蠟燭的,而且石頭刻的蒲團也很少見。

看老白未做回應,女子也沒有過多追問,她看向那個墓碑,看著上麵刻的幾個字:“懷露先生之墓”。這裏是蘭陵的地界,蘭陵中屬蕭氏家族較大,或許是蘭陵蕭氏中的一脈。說完,臉色有些發白的她,開始緩慢靠著牆邊。

老白用手擦了擦其中一個石蒲團,然後趕緊過去扶著女子,將其扶到其中一個石蒲旁,他讓女子坐在石蒲上休息一下,但女子覺得有些大不敬,於是她隻是一手扶著墓碑前環繞的扶手,一手撫住自身傷口處,沒有坐下。此時,女子發現,扶手處竟然可以轉動,於是往左側轉動了一下,看沒有反應,她又往右側轉動了一下。老白順勢也把對側的扶手相對應的左右轉動了一下,看還是沒有反應。於是他跪下在墓碑前拜了幾下,轉頭對著女子說下:幫你拜過了,先坐一會吧,這附近就這個石蒲團可以坐,這個地方是墓塚,草木比較多,說不準蛇蟲晚上常出沒,坐石蒲團上比較安全。女子有些乏力,於是坐了下去。

為了緩解尷尬,老白便開口說道:姑娘,你…?

還未說完,墓碑前麵的空地瞬間開了一扇入口。

老白有些懵了。

女子看了老白一眼,老白拿出身上的火石、火鐮和火絨在旁起火,然後在遠處折斷一旁的樹枝,將其做成的火把,轉身向墓中走去,女子跟在其後。

底下的墓穴比地上的墓塚大很多,上麵墓塚或許是衣冠塚,火把隻能照亮墓穴的一部分區域,但好在此地分布不複雜。一進入墓穴便可以看到另一個墓碑,墓碑前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燭台,靠中間還有些許祭品。看到祭品的時候,老白可是餓了好幾天了,急忙上前做出佛家的手勢禮敬一下,之後拿起祭品上的幾個柰,發現是假的。

女子搖了搖頭,表現出無奈的樣子,但此時的她已然全無力氣阻止此人的荒誕行為,在四處打量了周邊環境後,她看到自己正對著的是一個棺槨和無字碑,上空還懸掛著一把起灰的劍,沒有發現其它異常。

老白此時遞來一個柰,女子還是接了過來,看到是假的,走過去放回了原地,說道:說不定這幾天剛有人來此地祭拜過,還是不要亂動了。地上沒有起灰,加上這裏也沒什麼蟲子,想來是墓穴內撒了某些藥物。

話音未落,墓穴前的門就已然自動關閉。

二人有些慌亂,尤其機關關閉的時候,側風把火把上的火都給吹滅了,老白之後轉而坐在石蒲團上,隻是這次周圍沒有扶手,所以自然也就沒有絲毫動靜。二人在摸尋許久後,沒有找到新的開關,於是便各自找了塊空地躺下休息了,忙碌了半天,二人都已然精疲力竭,何況女子還受著傷。

在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女子拿出藏在身上的玉佩:本來讓你按照我說的,出發前往琅琊,說不定還有人來救我們,現在就算有人進來,看到我們,估計還以為我們是盜墓賊。

許久過後,女子又思慮了一下,沒有出路,待了這麼久也沒有感覺到很悶,很有可能這裏還有另一個出口。

老白疑惑道:墓塚墓中墓?這也太離譜了些。想來地麵那個墓塚應當是衣冠塚,如果說多設一個機關是為了防賊,那麼這裏已經有了墓主人的棺槨,防賊又何必那麼複雜!

女子思索了一會後應答道:如果這個墓塚真是蘭陵蕭氏的一脈,那麼很可能和洞庭有關,他們這幾年樹敵極多,設計的複雜也是正常的。現如今的洞庭、青草等宗門以道家思想為主,在結合了“黃老之學”後,尚陽重剛,研習當代功法,其門下還有不少懂得陰陽、墨家等學派的門人,想來會機關術也是正常不過。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能夠在短短數十年間內,又從洞庭中脫胎出“雲台“,讓其成為天下聞名皆知的情報機構。

老白盯著女子說道:天下聞名?我就不知道這個雲台!

女子轉著頭四處張望:先找找出路吧!

老白點了點頭,但再找了許久仍是沒有找到機關所在的地方,他開口說道:第一個開關的機關都那麼難找,那麼第二個機關肯定更加隱蔽。

女子則不以為然:如果再留暗道,那麼對於他們先輩來說,是希望…?

老白淡然道:如果他們樹敵太多,定是希望他們的子孫在受難之際能夠及時逃脫。或是有什麼值得珍藏的東西甚至是寶物,不希望被別人那麼容易發現,連來祭拜自己的門人都不願意輕易示之。

女子望向懸停在高處的劍:你覺得在墓中懸掛著一把劍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老白從容的說道: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劄出使晉國,他佩帶著寶劍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國君觀賞季子的寶劍,季子就是公子劄,國君嘴上沒有說什麼,但臉色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季子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但是他心裏其實是想給他的。後來季子出使在晉國,總想念著回來把劍交給徐國國君,可是徐國國君卻已經死在了他國。季子之後來到徐國,解下自己的寶劍送給繼位的徐國國君,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上就離開了。徐國人讚美季子,歌唱他說:“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